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洁李晓敏(通讯作者)杜玉凤曾超超梁明明

(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名大一学生进行生命意义感的调查。结果:大学生不同性别、是否为班干部、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倾向在生命意义感量表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是独生子女及生源地在生命意义感量表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生命意义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生命意义感;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030-03

InfluencingFactorsofCollegeStudentswiththeMeaninginlifeGaoJie,LiXiaomin,DuYufeng,ZengChaochao,LiangMingming.

ChengDeMedicalUniversity,ChengDe067000,He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luencingfactorsofCollegeStudentswiththeMeaninginlife.MethodsThequestionnairesurveywasusedtoinvestigate100freshmanstudentswiththemeaninginlife.ResultsCollegestudentsofdifferentgender,whetherforclasscadres,whetherthereisaclearcareertendencywiththemeaninginlifeofthescor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rewa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thescoresoftheonlychildandplaceoforiginwiththemeaninginlife(P>0.05).ConclusionThroughtheinfluencingfactorsofCollegeStudentswiththeMeaninginlife,toprovideguidanceforcollegestudentstocarryouttheworkoflifemeaningeducation.

【Keywords】TheMeaninginLife;College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Influencefactor

近年来,大学生因生命意识淡薄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据调查,自杀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2],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生命意义感的缺失[3]。生命意义感是人们领会、理解或看到生命意义的程度,并觉察到自己生命的目的、使命及首要目标的程度[4]。当生命意义感缺失时,会导致空虚、无聊和厌烦的情绪体验[5]。相关研究显示,生命意义感不仅对生活满意度、希望感、心理健康等[6-8]有积极的正向预测作用,还与无聊倾向、自杀意念等[9,10]密切关系。Reker[11]指出,个体的生命意义是预测健康最有说服力的指标。李旭[12]的研究显示,70.7%的学生缺少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现状堪忧。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感知生命的目标和意义,提高自我认知,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本研究拟通过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3月抽取某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调查的本科一年级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剔除无效问卷),平均年龄为(19.88±1.39)岁。

1.2方法

1.2.1一般资料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是否为班干部、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倾向,用于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1.2.2生命意义感量表选用Steger编制,刘思斯、甘怡群于2010年修订的生命意义感量表(TheMeaninginLifeQuestionaire,MLQ)[13],该问卷由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2个分量表组成。“生命意义感”高分表示被试觉察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寻求意义感”高分表示被试在努力找寻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目标。该问卷共计9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法,从1~7分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数范围9~63分,分值越高表明个体生命意义感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754,2个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96和0.779。

1.3质量控制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施测前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及填写的注意事项,再确认被试理解无误后,统一发放问卷,填写完成后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当场收回。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所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得分上的比较

男生在生命意义感各维度及总分上的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得分上的比较(x-±s)

2.4是否为班干部的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得分上的比较

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生命意义感各维度及总分的得分上高于非班干部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是否为班干部的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得分上的比较(x-±s)

3.讨论

本研究发现,男生在生命意义感水平上得分高于女生,与周静[14]、王佳一[15]的研究结论一致。原因可能是女生相对于男生心理承受能力更敏感、更脆弱,在面对压力和遇到挫折时,更容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来逃避问题[16];而男生承载着家庭寄予的希望以及社会赋予的使命,社会责任感会更强烈,也更容易突破自己,加倍努力地寻找目标,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同时也提示高校应引起重视,加强对女生的关注,了解女生的心理需求,并开设一些与生命意义相关的课程或讲座,进行生命意义教育,帮助女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更好地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在生命意义感水平上得分高于非班干部学生,与李荔波[17]的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原因是学生干部作为班级的核心人物会承担更多地学生工作,管理班级,协调与其他班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有更多机会参与各类校园活动的经历,得到的锻炼也会更多一些,视野也会更加开阔,大学生活也更加充实。通过学校的历练,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目标更加明确,生命意义感更高。有明确职业倾向的学生在生命意义感水平上得分高于职业倾向不明确的学生,与理想信念的缺失有关。理想信念或人生目标是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重要来源,理想信念的缺失会使学生感到空虚、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方向[18]。职业倾向明确的学生由于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清楚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信念,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地去思考、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意义感更高。而对于职业倾向不明确的学生,要努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生命探索,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本研究还显示,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生命意义感水平上得分没有差异,与赵广兵对青海大学生、蒋晓姗对高职生的研究结论一致[19,20]。说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水平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多,客观因素影响较少[14]。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不管是否为独生子女,都不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因此,是否独生子女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不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便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也同样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思想观念上波动不大,因此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不大。

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生命意义教育应向女生倾斜,同时要关注到非班干部学生以及职业倾向不明确的学生,开展面向生命意义感较低的学生进行讲座或生命意义教育的团体辅导,帮助其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设定人生目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进而提高其生命意义感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雅利,肖媛媛,梁晓燕,李亚珂,刘冈,林蓓蕾.某大学护生与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3):874-877.

[2]阐双余,郑小方.人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2):167-168.

[3]高原.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4]StegerMF.Meaninginlife.InSnyderCR,LopezSJ.Oxfordhandbookofpositivepsychology[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9:679-687.

[5]TriantoroSafaria,AhmadbinOthmanandMuhammadNubliAbdulWahab.RoleAmbiguity,RoleConflict,theRoleofJobInsecurityasMediatortowardJobStressamongMalayAcademicStaff:ASEMAnalysis[J].CurrentResearchJournalofSocialSciences.2011,3(3):229-235.

[6]ZikaS,ChamberlainK.Ontherelationbetweenmeaninginlife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J].BritishJournalofPsychology,1992,83(1):133-145.

[7]MascaroN,RosenDH.Existentialmeaningsroleintheenhancementofhopeandpreventionofdepressivesymptoms[J].JournalofPersonality,2005,73(4):985-1013.

[8]李旭,卢勤.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32-1235.

[9]彭维.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无聊倾向性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2.

[10]陈艺华,叶一舵,王丽馨,等.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423-426.

[11]Reker,G.T.LogotheoryandLogotherapy:Challenges,opportunities,andsomeempiricalfindings.TheInternationalForumforLogotherapygotherapy,1994,17:47-55.

[12]李旭.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乐观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01:81-86.

[13]刘思斯,甘怡群.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6):478-482.

[14]周静.重庆市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15]王佳一.大学生死亡态度及其与自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16]乌日娜,胡其图,张媛,成秀梅.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8):63-65.

[17]李荔波.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2012,05:99-100.

[18]郭辉,李蔓荻,苏萌.医学生生命意义感来源调查报告[J].北京教育(德育),2013,32(6):72-74.

[19]赵广兵.青海大学生生命意义与大五人格、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

[20]蒋晓姗.高职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比较与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3JY055);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SQ141020);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D16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