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理想角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语文教师的理想角色

王彩琴

甘肃省合水县西华池小学王彩琴

【中图分类号】G41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132-01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其它学科是花园里一束束美丽的花,那么语文就是整座花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得是太阳,是牧羊人,是长明灯,是挖泉人,而且远远不止这些。

语文教师应该是书海中的马拉松运动员。语文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容;它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是一眼泉,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鲜活之水。知识就像无边的海洋,我们所知道的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当成为当今最勤勉、最古典的读者。读书,读书,再读书。持之以恒,永不停息。只有永远读书的人才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才有高尚的人文情怀,才有资格引领孩子们去母语的大海中遨游。

语文教师应该是志存高远的雄鹰。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为生活服务。语文的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这两条做到了,我们就成功了百分之九十。学生的知识面广了,目标才会更高远,心境才会更开阔,志趣才会更高雅。你我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书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我陪伴不了孩子的一生,好书却是孩子人生旅途最明亮的指路灯。为学生终身奠基,引导孩子踏上读书之路,他们的人生才会因你我而更加精彩。

语文教师应该是最知时令的老农。“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人的成长跟种植庄稼一样,也有时节,一旦错过,就错过了一生。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中最单纯而记忆力最强的时候,他们生命的拔节要及时灌溉、施肥。“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让孩子积累唐诗宋词、元曲、成语、名言名句,还有课文,这些背熟了,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它们会在时间的酝酿中发酵,日子愈久,才会散发酵美的芳香。

语文教师应该是美的使者。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脏腑的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语文学习的特点。在学生面前,我们事前要斟酌自己的语言,讲话讲课要美化自己的语言,努力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次我们一定要提升品味,举手投足尽量恰到好处,处处给学生营造美的氛围,时时给学生传递美的信息,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只有语文老师魅力四射,才能拨动学生心中最善感的弦,奏出语文特有的乐章。语文教师应该是真正的作家。语文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语文课应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清水芙蓉,看似“形散”,其实“神不散”。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注脚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就他这“一把辛酸泪”打动了无数的读者,成为中国文化“情”的典范,“雅”的极至。语文老师要象作家一样,想让文章打动学生,得先让文章打动自己;想让学生有体悟,自己先得有所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以她充满生命活力,彰显人文七色的课堂教学风格誉满大江南北,她曾说过:“我的文本我解读,我的课堂我作主”。她课堂上挥洒自如的“我做主”背后,隐含着千百回的“我解读”!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教师而言,精心解读文本的“十年功”练到家了,课堂上“三分钟”的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语文教师应该是最具人文性的交警。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四通八达的信息之路是语文老师的一大职责。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视频材料,看一些知识性强的高雅的节目,如《新闻联播》《百家讲坛》等,在慢慢的比较中学生才能品到这些节目的趣味,才能学会欣赏美国动画片丰富的想象力,欣赏《鉴宝》栏目中文物知识的博大精深。如果我们只盯着课本而忽视了全方位涵养学生,那就是语文老师的失职。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流的主刀医师。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要当一流的主刀医师,切除自身的顽瘤疾瘤,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由蛹化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过程,挣扎、痛苦,破壳而出,才能炼就一双坚强的翅膀,飞向高远的蓝天,领略更迷人的风景。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知识在更新,教育对象不同了,如果我们“以不变应万变”,仍旧用老观点、老知识、老方法教育学生,不但“唤不来山”,而且还会“头撞南墙”。“山不过来,我们就走过去。”改变了自己,才能改变学生;只有我们都改变自己,最终才能改变教育。

语文教师应该是肚能撑船的宰相。一只小猴子受伤了,许多猴子为了表示自己对小猴子的关心,不时拉小猴过来把拉一下伤口。小猴的伤口刚愈合就被弄开了,刚愈合又被弄开了,于是伤口大面积感染,不久就死了。如果把小猴子身上的“伤口”比作学生身上的失误、恶习,大家不难体会到对待它的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职责是培养和塑造,而不是制裁和打击。”宽容就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反之,一句讽刺、挖苦也许会导致学生意志消沉,甚至毁了他的一生。宽容帮助是一种高度,一种艺术,一种智慧,是我们理想的境界。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枝快乐的兰花。唐代著名的慧宗大师云游归来,得知自己精心侍弄、视若珍宝的兰花却因弟子的一时疏忽被风雨砸毁,他泰然自若,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教师是一个清贫而辛苦的职业,欲罢不能,欲语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是大部分老师的心境,那么既然改变不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快乐地把它做好?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走进课堂的,虽然课堂可能会有让人生气的事;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虽然工作时会事与愿违;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生活的,虽然生活会与我们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如同被砸毁的兰花,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情对待它。特里莎修女的智慧语录里有这么一句话:“最严重的错误——自暴自弃”,每个人仅此只有一生,错过今天,错过明天,就错过了一生,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因为你没有努力过。

愿我们每个人都做一枝快乐的兰花,拥有兰心蕙质,幽幽芬芳才会浸透自己,溢满周遭,留香于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