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马骁

摘要:文章分析了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内涵,以及其需求分析,据此提出有效的服务体系构建途径,为提高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社会化信息服务;内涵;需求;构建途径

1引言

智慧城市,顾名思义,是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收集、分析和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中的各项关键信息,来对城市内的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的城市建设模式。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个系统的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趋势的深入,城乡二元结构的开展,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影响城市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地区出现严峻的“城市病”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建设智慧城市。

2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内涵

建设智慧城市的重点就是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所以信息服务体系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目标是让城市居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任何网络和设备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事情的处理效率。政府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领导者,对于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组织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推定智慧服务发展有着重要地位。在整个智慧城市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过程中,政府是主导者,进行服务的管理,而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是主要提供信息服务的对象,城市居民则是服务对象,因此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的目标是协调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提供充足的信息数据,丰富信息服务种类,扩宽信息共享和利用渠道,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具有动态性、个性化、继承性、参与性和效益性等特点。动态性是至用户的需求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随时出现变化,如何有效挖掘用户的需求信息,为用户提供丰富、及时和有效的信息服务是社会化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个性化是指用户要根据需要选择信息资源、技术、服务等,而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则要针对用户的具体需求组织提供信息服务,充分考虑到不同用户的特征、喜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集成性是智慧城市的建设敬所有的信息资源进行集成,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产品。参与性是该服务以用户为中心,用户是服务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参与者,用户可根据对服务的使用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优化信息化服务建设。效益性是指社会化信息服务是一种规模化的多样化的服务形式,为居民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服务,此时需要信息服务商参与进来,获得经济效益,并实现城市资源的整合。

3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居民的行为多复杂且需求多样化,每一位居民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用户类型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不相同,就算同一用户类型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建设目标就是尽可能满足所有城市居民的服务需求,满足多样化、动态化、复杂化的信息服务需求。因此,建设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首先是通过对用户信息行为模式的探索和分析,准确预测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进而为用户提供这些需求,这是智慧城市能否实现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关键因素。

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首先借助物联网技术和发达的网络,以及实时的动态监测系统,对城市生活进行全面的监测,然后应用云计算、云存储等平台技术对收集到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处理,从而准确推断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类型,继而根据用户需求,针对性的提供灵活、便捷、高效、全面的信息服务。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范围涉及到智慧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社区服务、医疗服务、生活起居和商业服务等,涵盖了城市安全(食品和药品安全管理、自然灾害预警、应急处理中心、安全防护系统、商品追溯系统、城市管网系统)、交通(出行者信息服务、公交系统、智能车辆管理、自动公路系统、交通云服务等)、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等)、教育(智慧图书馆、远程教育、智慧校园等)、政务(电子监察、网上执法、移动政务等)等方面。

4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途径

4.1功能设计

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主要目的是满足居民的各项需求,因此在进行功能设计时要实现以下功能:首先是保证体系的智慧运行,高效的运营是该体系应用的关键。因此政府要重新梳理构建政府业务流程,创新政务进行方式,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务、保证公共安全和发展公共事业,保障这三项职能顺利运行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点。因此该体系要简化服务流程,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推动网上信息共享和网上政府平台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利用互联网技术监控城市的安全运行,利用数据的收集、碗蕨、分析和整合预测城市安全的趋势。其次是实现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智慧信息服务产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满足其需求,该行业的特征是低能耗和高效率,指挥信息服务业和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最后是进行用户需求的智慧化创新,围绕交通、医疗、教育、安全等居民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保证信息服务惠民,并提高惠民水平。

4.2总体框架

该体系的内部框架主要包括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四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做到外部环境的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经济和智慧产业、公平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

4.3体系构成

制度体系是指保证整个系统顺利运行的的战略规划和权责分配,以及体系的操作流程等,用以规范整个体系的运行。战略规划包括体系运行目标的制定、规划方案的设计、进度计划的安排;权责分配是为了保证各方的权利和职责明确;操作流程则是在微观层面上的具体实践,包括严格的业务标准、具体的业务流程和产品等。

组织体系及为了保证该体系顺利运行建立的管理组织,包括管理部门岗位和职责分配,用以指导整个体系的运行。建立领导小组,下设执行、协调和专家委员会,进行各项工作划分,还要设立运营管理中心,进行项目的实施、监督和管理,再往下就是具体的实施部门,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政务等。

技术体系是进行系统运行的基础条件,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组织存储技术、信息分析处理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等,用以支撑整个体系的运行。

管理体系是进行战略管理、资源配置管理的组成,用以控制整个体系的运行。战略管理是对战略目标、战略方案、进度安排等的管理,资源配置管理是对信息资源、人力、技术、资本等的管理。

5结语

从智慧城市角度,对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进行需求分析和构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重构市场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信息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国佳,李望宁,李贺.面向智慧城市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9):53-59.

[2]肖应旭.面向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