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消肿止痛液在创伤早期消肿止痛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伤科消肿止痛液在创伤早期消肿止痛疗效分析

任定宝1王恩斌1杨仕成1张娅姣2

(1保山市中医医院骨二科云南保山678000)

(2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目的:探讨伤科消肿止痛液在消除创伤后的肢体肿胀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创伤后肢体肿胀疼痛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应用伤科消肿止痛液,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起效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第1、2、3、6、9d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都没有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伤科消肿止痛液在消除创伤后的肢体肿胀疼痛的消除效果好,起效迅速,可使患者疼痛得到明显减轻,使并发症减少。

【关键词】伤科消肿止痛液;创伤后;肢体肿胀疼痛

【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099-02

创伤后的肢体肿胀疼痛是临床骨伤科的常见症状,软组织会在外伤影响下出现小血管破裂,导致组织内出血,出现局部血肿和瘀血,组织内出血会导致反应性无菌性炎症发生,浆液和白细胞渗出,进而引起局部肿胀和全身炎症反应。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发生骨折后出现淤积不散即为肿为痛,治则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伤科消肿止痛液由黄连、栀子、黄柏等药物组成,可用于创伤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消肿止痛。本文主要对伤科消肿止痛液应用于消除创伤后肢体肿胀疼痛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创伤后肢体肿胀疼痛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2)符合诊断标准:参照顾玉东等确定的肿胀程度分级标准,1级:轻微肿胀;2级:有明显肿胀,仍有皮纹;3级:存在明显肿胀,皮纹消失;4级:极度肿胀,皮肤上出现张力性水泡;(3)有外伤史,创伤后肢体肿胀疼痛;(4)患者意识清醒,不存在智力障碍、聋哑,沟通;(5)没有患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排除标准:有食物、药物过敏史者;皮肤存在破损的患者;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及颅脑损伤患者。包括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18~75(45.5±15.8)岁;合并骨折37例,单纯软组织损伤43例;手术治疗30例,非手术治疗50例;上肢损伤44例,下肢体损伤36例;伤后1d内就诊者35例,伤后3d内就诊者40例,伤后3d以上就诊者5例。全部患者随机法分为两组,40例/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石膏制动,观察组患者石膏制动后外敷伤科消肿止痛液纱布,每1d换药、观察肢体肿胀,换药第2d重新更换伤科消肿止痛液纱布。保山市中医院处方,每100ml伤科消肿止痛液含(黄连80g、栀子80g、紫草80g、白矾100g、薄荷100g、黄柏100g);每次10~20ml,辅料应湿透,但又不会滴水为宜,共治疗9d。对照组予石膏制动后予常规冰敷,抬高患肢处理。对于全部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护理和指导。

1.3疗效评价指标

由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进行以下指标评价。(1)于治疗后的1、2、3、6、9d参照软组织损伤肿胀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不存在肿胀为无;皮纹变浅为轻度;肿胀较明显,皮纹消失为中度;皮肤紧张且出现水泡为重度。(2)依据《中医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消肿程度及天数为指标评定患者消肿效果:肿胀肢体周径前后差值≥0.9cm,消肿时间≤3d为显效。肿胀肢体周径前后差值0.4~0.8cm,消肿时间3~6d为有效。肿胀肢体周径前后差值≤0.2cm,消肿时间≥6d为无效。(3)于治疗后的1、2、3、6、9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强的分数高。(4)并发症:筋膜间室综合征。(5)安全性观察:对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进行严密监测,对患处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例(%)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消肿效果对比

患者在第1、2、3、6、9d的肿胀程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轻(P<0.05)。见表1。患者起效时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短,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O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肿胀程度比较[n(%)]

2.2两组疼痛、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患者第1、2、3、6、9d的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O.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3两组安全性观察

对全部研究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等进行监测,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无1例患者发生损伤、局部及全身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3.讨论

创伤后的肢体肿胀疼痛极为常见。中医治疗骨折通常使用中药局部外用方法,伤科消肿止痛液是保山市中医医院的多年临床经验搜集总结的院内处方,先经过先进的加工技术处理已经成为在科内广泛使用的制剂,伤科消肿止痛液之所以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伤科消肿止痛液中的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功效,可有效抑制或杀灭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栀子可发挥凉血止血、泻火除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栀子醇提取物在解热、镇痛、镇静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可加快软组织愈合[1]。同时还能够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杀灭。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行血止血之效,对于毛细血管的再生有良好效果[2];紫草可以发挥凉血、活血的效果,解毒透疹,研究表明其也是一种具有强选择性的抗炎药物;白矾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其抗菌效果也很好;薄荷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作用,也能够起到消炎镇痛的效果;薄荷、明矾可辛香走窜,行气活血。以上诸药合用,能达到较好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效果。伤科黄水能迅速使炎性物质渗出减少,使微循环和组织缺氧得到改善,促进血肿的吸收和组织的修复,加快局部肿胀消退。

综合所述,伤科消肿止痛液能够迅速减轻创伤、骨折后组织肿胀、疼痛、缩短围手术期肿胀时间,为极早手术创造良好的皮肤条件,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术前待床日减少,减轻肢体肿胀疼痛,缩短住院天数,从而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参考文献】

[1]刘永裕,郑泓,潘国铨,等.活血利水法治疗闭合性单纯内踝骨折早期肿胀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7):766-768.

[2]金国军,曹逸,孙立喜,等.消肿散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后肢体肿胀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