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研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

冯江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经由鼻内镜下展开鼻腔泪囊造孔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施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相比较对照组的93.33%(56/60),数据差异无法获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7.38±1.22)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2.37±1.56)d(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例(22.00)。结论:在慢性泪囊炎治疗过程中在鼻内镜下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不仅不良反应较少,而且安全性高,加快愈合,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鼻内镜;泪囊造孔;慢性泪囊炎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161-02

慢性泪囊炎在眼科中比较常见,多由于泪道发生外伤、沙眼、鼻息肉、不同程度鼻炎、以及下鼻甲肥大等诸多疾病导鼻泪道发生堵塞,造成溢泪,或流出脓性分泌物等临床表现,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群体,多通过手术治疗,重新建立鼻内引流通道,以最快速度改善鼻泪道堵塞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1]。近几年来,随着鼻内镜等先进医疗科技在临床上的应用,为针对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也就是在鼻内镜监视内,施行鼻腔泪囊造孔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不良反应较少,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20例,均在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20~65岁,年龄平均(36.805.45)岁,病程2.5个月~17年,病程平均(6.87±6.75)年;经泪道冲洗或采用探通措施治疗者41例,经激光疏通鼻泪管后再次堵塞者11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2~63岁,年龄平均(37.05±5.67)岁,病程3个月~16年,病程平均(7.08±6.67)年;经泪道冲洗或采用探通措施治疗者43例,经激光疏通鼻泪管后再次堵塞者10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大,无法获得统计学意义,P>0.05。

1.2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明确慢性泪囊炎诊断;(2)患眼长时间处于溢泪或流脓状态,对泪囊区进行压迫可见脓性分泌物;(3)经CT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排除慢性泪囊炎以外的能够导致鼻泪管或鼻腔堵塞的其他疾病[2];(4)排除泪道肿瘤;(5)经保守治疗无效,自愿转手术治疗;(6)所有患者均能够耐受本次研究,并自愿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施行经皮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选择在鼻内镜的帮助下,通过在泪囊鼻腔造孔作为治疗方案:患者取仰卧位,常规局部麻醉,持枪状镊由鼻腔外向内测量,确定泪囊的上限及下限,以平中鼻甲前段作为附着处,厚界定为钩突,分别向前方、向下方将位于泪囊投影区的部分鼻粘膜以及骨膜切除后,去除此处部分上颌骨及泪骨,将骨孔适当扩大,直到扩展至直径10~15cm位置,将泪囊壁充分暴露出来,将骨孔边缘磨。当确定骨窗外即为泪囊时,可将骨窗顶开,切开泪囊,灌注生理盐水,将泪囊进行全层切开后后,做一(U)型瓣,覆盖骨缘,冲洗泪道,确定泪道处于通畅状态。止血,压迫止血,退出探针,填塞纱条,术后5d可将纱取出[3-4]。

1.4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本次研究治疗效果判断标准如下:

(1)显效标准,所有临床表现均消失,或大部分消失,泪道处于通畅状态;

(2)好转标准,所有临床表现缓解明显,泪道通畅,但仍需要继续治疗;

(3)无效标准,临床表现无任何改变,甚至恶化,泪道堵塞。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χ2检验及t检验,当P<0.05,数据差异明显,足以获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相比较对照组的93.33%(56/60),数据差异无法获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7.38±1.22)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2.37±1.56)d,t=19.5174,P=0.0000;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5.00%),包括术后复发2例,肿胀1例,对照组发生11例,切口轻微感染5例,肿胀4例,术后复发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χ2=5.1752,P=0.0229。

3.讨论

慢性泪囊炎在眼科慢性疾病中比较常见,多因鼻中隔发生偏曲,沙眼,鼻炎等,对正常排泄泪液造成障碍,淤积在泪囊中,做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导致脓性粘膜,发生慢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在无任何刺激的条件下发生流脓及溢泪现象,特别严重者经泪囊区压迫可溢出大量脓性分泌物。

鼻内窥镜是近几年来逐渐兴起的治疗用内窥镜,多在鼻内窥镜监视监视下选择鼻腔造孔术作为手术治疗主要术式,同传统术式而言,据有创伤小、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还可同其他疾病的治疗同时进行,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5]。

本次研究观察组60例选择经鼻内窥镜展开鼻腔造孔术作为手术效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6.67%(58/60)相比较对照组的93.33%(56/60)(P>0.05)。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7.38±1.22)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2.37±1.56)d,t=19.5174,P=0.0000;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5.00%),包括术后复发2例,肿胀1例,对照组发生11例,切口轻微感染5例,肿胀4例,术后复发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χ2=5.1752,P=0.0229。提示在慢性泪囊炎治疗过程中在鼻内镜下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不仅不良反应较少,而且创伤小,安全性高,加快愈合,有利于预后。

【参考文献】

[1]高双宝.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1):41-42.

[2]刘国勇.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30例慢性泪囊炎的疗效[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6):919-920.

[3]徐成才.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慢性泪囊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12-213.

[4]冯先权,冯国权,李少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和鼻腔泪囊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中的优劣差异[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4):43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