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构建学科竞赛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张政郭馨迪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

摘要:大学生学科竞赛是考查学生不同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特殊”考试。它对于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在各方各司其职,共同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的层面上,从竞赛主办方、学校、学院系、指导教师以及学生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如何让更多的竞赛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如何让学科竞赛的组织参与能够更加的系统化、品牌化、全民化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学科竞赛;构建平台;各方职能

一、前言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考查学生不同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特殊”考试。它起着导向学习的风向仪作用,对于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竞赛的运行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在对各个竞赛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竞赛在大学生中十分流行,参与者质量一届比一届高,而一些竞赛网络相关报道甚少,信息传达也不够明确,甚至连官网都关闭了;一些竞赛的官方网站设计体贴周到,竞赛通知、宣传视频、历届优秀成果展示一应俱全,使人可以清晰地掌握关于比赛的准确信息,而一些竞赛的官网信息更新缓慢,更是让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准备、如何参赛。如何让更多的竞赛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科竞赛组织参与能够更加的系统化、品牌化、全民化是我们应该深刻探讨的问题。

二、学科竞赛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要爱才惜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重点。

人才的发展在于教育,高校则是孕育众多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国家高度重视学科竞赛的发展。自首届“挑战杯”开赛以来,全国性、地方性的学科竞赛百花齐放,这些竞赛在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提高创新精神等方面表现突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学科竞赛的开展,可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构建学科竞赛平台的各参与方和作用

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复杂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做的不到位都会影响到它的预期效果。竞赛体系内的各方各尽其职,共同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平台是顺利开展学科竞赛,有效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

1.竞赛主办方。

主办方应成立竞赛委员会及秘书处,主要负责制定竞赛章程等,及时更新及发布信息;确保比赛能够顺利进行,监督评委组公平公正;赛后负责给获奖高校、同学及时颁发奖金、证书,并汇总优秀作品信息,以进行学术交流及探讨。

2.学校。

学校教务处及各学院应成立学科竞赛委员会,负责筛选与学校教学目标相符的竞赛。作为管理层,应明确参加竞赛的战略目标,清楚竞赛的教育导向,分划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方法。

(1)竞赛委员会需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

(2)应注重建设学科竞赛的运行环境,例如建设专门的学科竞赛数据库,以供参赛人员学习;也应定期检查实验室设备,及时更新换代。

(3)构建激励机制。学科竞赛激励机制应包括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承办学院。简单的物质奖励也不应作为激励的唯一手段,应该尽可能的多元化。

3.学院系。

各院系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及竞赛。

(1)作为有关竞赛的承办负责人,各院系要确保竞赛的有序开展,为参赛选手提供及时的信息,充足的场地、设备、材料等。

(2)各院系可以参考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开展校内的相应学科竞赛活动,既可以让同学们提前熟悉比赛,增大影响力,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

(3)竞赛反馈出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应由各院系收集汇总,并以此来设计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

4.指导教师。

学科竞赛不应该仅仅是个别学生的秀场,更应是广大同学充分发挥特长提高自己能力的地方,这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

(1)相关学科知识是学生参赛的基础,而通过老师对往届的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可以使首次参赛同学快速入门。

(2)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同学进行培训的过程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发现常规教学体系中的问题,在提高竞赛成绩的同时,促进教学改革。

(3)指导教师的介入可以保证学生竞赛过程的顺利程度,但不应帮助学生完成竞赛实质性内容,而应是在平日里培养学生的参赛信心和参赛能力。

5.学生。

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流程可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

(1)赛前学生需要了解竞赛的详细信息,决定是否报名参赛;同时也要联系教师指导,参加相应的培训课程。赛中,参赛选手要按规定完成比赛环节。赛后,要注重总结,积累经验。

(2)不应仅仅拘泥于课本知识,更应该勤学好问,在日常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迎难而上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结语

总之,学科竞赛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动手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协作精神等方面的广袤空间,让校园充满了欣欣向荣的学术氛围。国外关于创新型学科竞赛研究的较早,做出了很多研究成果,但由于我国学科竞赛发展时间不长,只是在学科竞赛管理人员办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出来了一个较完善的流程,缺乏相关的科学理论依据,因此,如何完善竞赛的管理机制、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竞赛的优势,仍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立国.论以学科竞赛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0):166-167.

[2]李娟,刘洁.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5):149.

[3]周卫江,陈永莉,陈海燕.关于区域学科竞赛协同发展的思考[J].老区建设,2010.

作者简介:

1.张政,男,(1989年02月-),山东泰安,汉族,硕士研究生,大连海事大学,助教,主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郭馨迪,女,(1998年10月-),辽宁鞍山,汉族,本科在读,大连海事大学,学生,主要专业: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