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钱秀琴

(宁夏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诊科护士46名,对所有的护理人员开展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比较分层次培训后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自2016年5实行分层次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结论:将分层次培训模式应用于急诊科,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技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急诊科;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351-02

急诊科是医院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是医院极为重要的科室之一。急诊科病情临床特点为病情急、病种多、病情变化快及诊治难等特点。因此,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需要扎实的理论及操作基础,才能适应急诊科的高速发展的临床需要。我院急诊科不仅要接受轮转护士、进修护士的培训教学任务,还需要承担相应的临床实习带教任务,急诊科在面对临床急救与教学培训的同时,还要保证急诊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完成高质量的临床教学任务。本次研究对急诊科的46名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多元化培训管理,取得了较为满意度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有护理人员46名,年龄分布在19~46岁之间,工作年龄20年以上6名(13.04%),11~20年14名(30.43%),4~10年19名(41.3%),1~3年7名(15.22%)。其中副主任护士6名,主管护士10名,护师13名,护士17名。急诊科护士男女比例为11:35。所有护理人员均拥有护士资格证。本次研究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对46名护理人员实行规范化分层次管理。

1.2方法

在分层次多元化培训前,对46名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的考核,并对46名护理人员的成绩进行记录。再对46名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多元化培训,具体措施如下:(1)培训组织安排:对护士长优先进行培训,在护理部进行技能及理论考核,考核达标后再对科室进行统一规划及培训。在护士长的领导下,根据急诊科的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龄及职称,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小组。工作年龄10年以上为高年资组,4-10年为中年资组,4年以下的为低年资组[1]。在每组成员中安排一名资深的临床老师负责小组的管理及培训,定时定期的反馈小组培训的效果及缺陷,并持续不断的进行完善[2]。(2)设定培训计划及目标:根据小组成员的层次与护理人员的特点及能力,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及培训目标。将高年资组培训为临床护理研究指导型人才;中年资组培训为临床护理教育实践型人才;低年资组培训为临床护理操作型人才。依据不同的分层,安排相应的全程临床老师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以达到培训目标[3]。(3)分层次多元化目标的实施:根据急诊科室工作的特点,按照急诊科的操作规范及科室要求,进一步规范急诊科室的工作特点。加强转运病人、规范危重病人的抢救流程、急诊分诊流程标准化以及群体性事件的应急流程等重视程度[4]。对各组各层次的护理人员在第一周内进行培训,并强化各个流程,在一周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持续性改进。对各组各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急救专科培训,将急救理论、急救技能及解救人文素养三个模块作为考核的重点。急救理论覆盖了创伤、休克及器官功能衰竭等内容,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外伤处理能力及各项检测技术等;急救人文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等。将三个模块同时进行培训,各级人员加强对三个模块的重视程度,全方位的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5]。(4)考核实施:严格制定护理人员的考核标准能有效的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急诊科应定时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技术及理论的考核,检验各组护士的理论水平。由科护士长执行对小组的同意考核标准,考核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考核结果应达到人人达标、样样合格。科室应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严格遵守科室的考勤制度是护士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各班次的工作时间及工作职责,病假事假等一律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在第一周培训中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勤制度的重视程度[6]。

1.3观察指标

在实验时间结束后,对46名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管理效果越好。将管理后的考核成绩与考核前的成绩进行对比;护理人员将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发放至患者,评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最后将所有数据统一进行记录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出来的数据用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通过统一的分析,得到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验时间结束后,46名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成绩均高于分层次管理前,且护理满意度明显得到提升。(见表)

表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极为重要的科室之一,也是工作任务繁忙,工作量大的科室之一,因此,加强对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临床治疗工作的质量,尤为重要。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是将护理人员分为不同的层次,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对每个层次的护理人员定位不同的培训目标,将每个层次的护理人员的优势尽情的发挥,有利于所有护理人员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质量。传统的临床教学中,是由临床老师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的强化训练,从而提升临床工作质量,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在分层次多元化管理培训中,针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特点,由专属的临床老师全程培训指导,将急救理论、急救技能及解救人文素养三个模块作为考核的重点,有利于护士长及临床导师了解护理人员的基本状况,从而针对性的改进其缺陷,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适应分层次多元化培训,能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覃秀芳.情景急救模拟演练在急诊科专科护士的培训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145-146.

[2]蒲凤萍,李彩玲,惠华强等.目标教学法在急诊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1):63-65.

[3]崔秋霞,单君,郁红霞等.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5):53-55.

[4]谢拉,黄素芳,吴前胜.血气分析酸碱失衡三步判断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5(1):108-111.

[5]朱迎霞.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6):197-198.

[6]崔玲,王琪娜,王静.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培训中应用个性化指导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5,37(21):3354-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