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建筑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建筑特色

常国庆

常国庆

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屋顶结构建筑特色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还极大推动了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此,为确保中国建筑工程发展良好的趋势,可以加强对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建筑特色的研究应用,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建筑特色

1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的种类

在建筑中,屋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不但有遮挡的作用,还具有显著的装饰作用。我国古代建筑多拥有独特的屋顶造型,将曲线与直线有机结合起来,飞檐能够向上翘,令屋顶拥有更强的采光作用与排水作用,并令建筑物拥有更强的美感。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屋顶是极富特点的组成部分,融合了深厚的古建筑文化。在朝代更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也持续变化,种类越来越多,逐步建立了极为严苛的等级制度,共九个等级,这之中,最高等级是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硬山则是最低等级的屋顶。

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建设与发展的精神和理念

2.1人文主义精神的鲜明体现

站在某种视角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其本质即为一种人本文化和人伦文化。人本主义精神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逐步延伸至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各个角落。而作为人民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文化载体,建筑显然也具有人本主义精神的精髓。

2.2文化底蕴高深醇厚

文化礼制伦理观念都中国古代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宫殿、帝王陵墓、宗教建筑和城市规划等,或多或少都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风格独特的建筑类型,特别是以庄严、恢弘的规模而著名,可谓是举世瞩目,而它在建筑群体组合和单体数理构图比例等方面的技巧和构思也可谓登峰造极。

2.3追求“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

“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地位。先民们从敬畏自然,逐渐发展到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以农耕为主的生产背景中,人过多依赖于自然环境,期盼风调雨顺,先民们一碰到天气的变化都十分敏感,因此也和环境、宇宙的自然生命形成了互相依存的文化心态。

3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3.1巧妙地运用象征和隐喻

古今中外,象征与隐喻都是建筑设计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重要手法,传统建筑的象征与隐喻侧重于表达内心朴素的思想,象征着方向、节令、风向与星宿等。我国当代一些在建筑本体基础上的象征与隐喻建筑含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3.2建筑文化的传统再现

传统再现即为在保护和重建有特殊地位的建筑,对带有特定文化氛围的街区进行模仿,充分保护原有文化结构,进而达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的目的。强化或简化传统、地方建筑的基本构筑与形式,充分展现形式特点,从形式上创造一种视觉上对文化传统的认同;并且有机结合建筑和特定的地理环境与乡土文化,巧妙地使民族化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化设施浑然天成地合为一体。

4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特征以及艺术特色

4.1唐宋时期的屋顶结构

我国在秦汉时期所构建的建筑设施屋顶结构科学性会比较差,其建筑设施的屋顶结构造型相对来说会比较简单,其所呈现出的美观性会比较差。在唐宋时期,建筑设施的屋顶结构形式开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论是举架,还是出冲等层面,都可以呈现出一种舒缓的发展态势。并且其在斗拱层面的上出会比较显著,其在该种结构下,建筑设施的屋顶大气被更好的展现了出来。举折与举架是两类极为重要的屋顶结构构建技术,通过其技术的使用,可以精确的设置屋架的高度数值,让其屋面的坡度更加的明确化。举折以及举架是两类时期的称谓,举折以及举架的做法各不相同。在测量建筑设施屋面坡度数值的过程中,需要对该建筑设施的等级进行科学化的衡量,同时还需要综合性的考量其屋面实际所使用到的材料性质。借助举折的形式确定出屋脊的高度数值,之后在确定出屋面椽的斜度数值。在使用举架这一处理方式的过程中,需要以檐部为基准,依照顺序,从上至下,依次的去强化椽子的斜度数值。在举折以及举架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古代建筑设施的屋顶结构风格被更好的展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借助去技术遮盖住一些凹凸层面所产生的缺陷误差等的问题。唐代的建筑设施和日后的建筑设施进行比较,唐代的建筑设施举架会更趋向于平缓,其步架的距离并不是全部相同。比如说,佛光寺的大殿屋顶,其建筑设施的举架就会较为平缓化,受到举架的影响,会让屋顶的无线更加的低矮化,若其实际的视线距离不达标,那么其是不能看到屋顶的。在对太原晋祠进行分析,其生起十分的显著,其建筑设施的外形会比较柔和化,斗拱形式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复杂,其建筑设施注重的是美观性的设计。将这两者建筑设施进行比对,宋代的建筑设施斗拱会比较小,要减小其和挑檐木行之间的距离数值,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第一举架,减短檐步架。另外,第二举架和第一举架相比,其高度数值会比较小。柱子生起的构造方式会使得其建筑设施的檐口曲线更加的优美,宋代建筑设施的屋顶结构会更加的巧妙。

4.2明清时期屋顶结构

在明清时期,可以灵活化的设置建筑设施的步架距离数值,其距离是相等同的。在计算步架以及举架的过程中,其实际所使用的方式都已经定型。在秦汉时期,建筑设施的屋面都是以直线的形式为基准,一直到唐宋时期演变出了曲线,另外,其举架会过于的平缓,这就使得其建筑设施屋面的曲线会过于的柔和。建筑举架在持续化的发展过程中,其实际举架的高度数值会逐层次的提升。在清代时期,会出现举架模数屋面的曲线也变得越发的完美起来,建筑所带有的美感是人类持续摸索而来的,其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比方说庑殿顶,其最初带有四条垂脊,且都是直线的。因此在造型方面,灵活性不强,未能够妥善地处理好屋顶起翘的问题,针对此,古代工匠持续总结经验,推山法应运而生,令庑殿顶在造型方面更加柔和。这种方法具体有两种,一种是步架推山法,二是不等步架推山法。这之中,步架推山法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推山法自庑殿顶脊步架起始,依照金步架的趋势,逐步推出山面。这之中的具体做法为:先令檐步架稳定,不出现任何挪动,随后再将金步架推出,依据檐步架的百分之十而确定推出距离,将金步架向外推出10公分后,剩余的90公分的百分之十,再由金步架向外推出,推出9公分之后,随后的81公分,金步架再推出百分之十。比方说北京太庙所运用的就是推山法,使得屋顶的曲面更加柔和,促使建筑更为大气。再比方说歇山顶,其具体涵盖两方面,一方面是两面坡顶,另一方面是山面收山。在建造歇山顶的时候,收山法是最主要的方法,其具体做法是自山面檐柱中线开山,依照向内的方向而收进固定两侧的山花。

结语:为确保中国建筑工程发展良好的趋势,可以加强对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结构建筑特色的研究应用,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一方面的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建筑工程传统管理问题的矛盾,极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建筑人看建筑史之一帝王与建筑——读张钦楠《中国古代建筑师》[J].顾孟潮.重庆建筑.2018(01)

[2]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题材及其文化的含义[J].高路.住宅与房地产.2016(33)

[3]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内涵[J].唐晓雯.艺术评鉴.2016(10)

[4]中国古代建筑图案在现代建筑中的影响与应用[J].闫长浩.中国标准化.2016(13)

[5]一本有学术价值的小书——读《中国古代建筑概说》[J].楼庆西.中国图书评论.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