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疗效的6个月随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3种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疗效的6个月随访

杨华

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目的分析3种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疗效的6个月随访结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方法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B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C组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PANSS量表减分率评价疗效,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用于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满意,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利培酮和喹硫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齐拉西酮;利培酮;喹硫平;首发;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心理疾病,涉及行为、情感和精神异常,可分为幻觉、幻听、偏执、妄想等阳性症状和丧失愉悦感、丧失意志或驱动力、厌世情绪等阴性症状。临床常用的抗精神分裂药物多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记忆力、学习和认知功能等[1]。本文分析了齐拉西酮、利培酮、喹硫平等3种抗精神病药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患者疗效的6个月随访结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PANSS评分≥60分[2]。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入院治疗时处于急性期,既往未接受过抗精神分裂药物治疗。研究对象同时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血液系统原发性疾病、癫痫、酒精或药物依赖、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计划妊娠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A组患者共计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岁~58岁,平均年龄(31.45±10.58)岁;体重45kg~78kg,平均体重(62.16±12.54)kg;病程15d~6个月,平均病程(2.43±0.67)个月。

B组患者共计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6岁~60岁,平均年龄(32.12±10.42)岁;体重46kg~81kg,平均体重(62.77±12.48)kg;病程1个月~5个月,平均病程(2.52±0.71)个月。

C组患者共计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8岁~59岁,平均年龄(31.78±10.73)岁;体重45kg~80kg,平均体重(62.33±12.65)kg;病程1个月~6个月,平均病程(2.61±0.70)个月。

对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治疗,初始剂量为40mg/d,2周后增量至120mg/d,最大剂量不超过160mg/d[3]。

B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初始剂量为1mg/d,2周后增量至4mg/d,最大剂量不超过6mg/d[4]。

C组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初始剂量为100mg/d,2周后增量至400mg/d,最大剂量不超过600mg/d[5]。

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1.3评价指标

采用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评价疗效,PANSS减分率=(治疗前PANSS评分-治疗后PANSS评分)/治疗前PANSS评分。PANSS减分率≥65%者为治愈,50%~64%者为显效,25%~49%者为有效,<25%为无效[6]。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患者的记忆力、学习能力、推理能力、加工速度、空间计算能力、总智商均受到一定的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致残率较高,约有10%以上的患者出现自杀倾向。

利培酮、喹硫平是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喹硫平对多巴胺D1、D2、5-HT1A、5-HT2、组胺H1、肾上腺α1、α2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发生作用。利培酮为苯并异恶唑衍生物,对D2受体和5-HT2A受体产生平衡拮抗作用。

齐拉西酮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5-HT1A受体和5-HT2C受体具有同等亲和力,对5-HT2A受体阻滞作用大于D2受体。同时还可阻断NE回收,激活β2受体,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等均有明显的改善,可用于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维持治疗。由于齐拉西酮对肾上腺素受体、组胺受体、胆碱能受体仅有轻度的亲和性,一般不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认知障碍、泌乳素改变等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齐拉西酮用于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满意,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利培酮和喹硫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常余善,尤加永,孙凯.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769~1771.

[2]宋乐鸥.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3个月随访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0~11,61.

[3]石广念,谢焱,许祖年.齐拉西酮治疗首发与复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1):56~58.

[4]徐世超,苏闪芳,陈智超.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当代医学,2013,19(22):137~138.

[5]曾莉.齐拉西酮、利培酮和喹硫平治疗首发及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12,35(5):369~371.

[6]李成,孙金荣,沙维伟,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3):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