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脓肿20例临床治疗体会

/ 1

盆腔脓肿20例临床治疗体会

于云芝

德惠市妇幼保健院130300

引言

盆腔脓肿是指内生殖器及其邻近组织的急性炎症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脓肿,包括输卵管积脓,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以及由急性盆腔腹膜炎与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致的脓肿,这些脓肿虽各有其特点,但亦有不少相同之处。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盆腔脓肿患者22例,总结临床治疗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盆腔脓肿患者20例,年龄最小者25岁,年龄最大者45岁,平均年龄30岁,患者临床符合下列标准,盆腔脓肿形成后,患者多有体温升高,可达39~40°C,伴脉快;下腹部坠胀不适或钝痛;大便次数多、粘液便及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少数患者脓肿形成较慢,高热及下腹痛症状不明显,也可能无发热。

1.2方法

目前常用于治疗盆腔脓肿的药物是克林霉素、甲硝唑以及头孢菌素等,甲硝唑0.4g,3/d,连服7~14d;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静脉注射,每天1次,然后再多给西环素100mg,每12小时1次口服,症状缓解体温下降至正常后,尚须继续用药1周以上,以巩固治疗。

1.3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临床尿急、尿痛及下腹部坠胀不适等全部消失,有效患者临床下腹部坠胀不适或钝痛症状有所缓解,少数患者仍然有尿痛感,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或有持续恶化的征象。

2结果

经药物治疗后20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总体疗效满意。

3讨论

盆腔脓肿增大可自然破裂,脓液大量流入腹部内引起严重的急性腹膜炎甚至败血症以致死亡,这是盆腔脓肿最严重的并发症。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导致的盆腔脓肿偶有可能自发的穿破阴道后穹窿排出,也可能破入直肠由肠道大量排出,患者的症状可迅速缓解。临床造成盆腔脓肿的原因有很多种,输卵管积脓是由急性输卵管炎发展而成,当输卵管的伞端及峡部因炎症粘连而封闭后,管腔的脓液愈积愈多,可以形成较大的腊肠状肿物,如输卵管内的脓液主要下沉在子宫直肠陷凹处,或严重盆腔腹膜炎所渗出的脓液大量流入盆腔底部,则可形成盆腔底部的脓肿,其上方可为输卵管、卵巢、肠曲所覆盖,卵巢很少单纯发炎,白膜是良好的防御屏障,单纯的卵巢脓肿更少见。在卵巢排卵时如输卵管有急性炎症并有分泌物,则可经过卵巢的排卵裂口处进入卵巢而逐渐形成较大的脓肿,大者可有拳头大小或更大。

临床诊断盆腔脓肿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如在产后、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术后或其他宫颈手术后,患者出现高热、下腹痛等症状,妇科检查盆腔深部触及包块,触痛,有波动感,化验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沉加快,后穹窿穿刺如抽出脓液,诊断即可确立。如有可能,应将脓液做普通及厌氧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的类型。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包块内有多种回声区,提示包块内有液体(脓液),此法为非损伤性检查,简便易行,可靠性可达90%以上。此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可协助诊断。

长期以来对盆腔脓肿的治疗主要依靠切开引流或脓肿切除。由于多种广谱抗生素的出现,应用抗生素为主的治疗已成为对某些盆腔脓肿的有效措施。选用的药物应对厌氧菌(尤其是脆弱类杆菌)有效而且最好是广谱药。目前常用于治疗盆腔脓肿的药物是克林霉素、甲硝唑以及头孢菌素等,甲硝唑0.4g,3/d,连服7~14d;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静脉注射,每天1次,然后再给多西环素100mg,每12小时1次口服,症状缓解体温下降至正常后,尚须继续用药1周以上,以巩固疗效。如治疗不彻底、体温持续不降、包块不消失反而增大则可行手术治疗。有人发现盆腔脓肿多为衣原体感染,用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及多西环素治疗有效,痊愈率可达90%以上。

通过本研究显示,经药物治疗后20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临床效果显著。说明广谱抗生素的综合应用对治疗盆腔脓肿有显著疗效,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