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阑尾炎切口缝合术306例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1

改进阑尾炎切口缝合术306例体会

邵占勇郝焕艳

邵占勇郝焕艳(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066500)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8-048-01

【摘要】目的探索阑尾炎切口缝合新方法,以降低切口感染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306例我院阑尾切除术患者,切口采用无异物残留的新方法缝合,观察切口发红、硬结、渗液及化脓发生率。结果采用改进新方法缝合术,能有效地减少切口发生、硬结、渗液、化脓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痛苦,节约了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改进缝合术阑尾炎切口观察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占术后并发症的30.1%—46.8%,如何降低切口感染率,是外科学者关注已久的问题。我院采用改进方式缝合,即无异物残留的切口缝合术,对于降低切口感染率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患者306例,其中男198例,女108例;最小2.5岁,最大79岁,中位年龄42岁;发病至手术时间平均5.5天;单纯性阑尾炎127例,化脓性103例,化脓穿孔及坏疽76例;引流管放置67例,引流管拨除时间平均为术后7—10天,抗菌素应用时间平均7.5天;均有术后病理支持诊断成立。

1.2方法

选择本时间段共306例患者,阑尾切除术后均采用改进切口缝合法,即无异物残留的缝合方法:待腹腔内操作完毕后,切口均以皮针7号丝线自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及腹横肌、腹膜全层缝过,并于对侧全层穿过后,经皮穿出,暂不打结,待缝完切口全部缝针后一起打结。对于皮下脂肪过于肥厚者,可行双7号线缝合,皮下置皮片引流。术后早期翻身、下床活动,选择应用敏感抗菌素(有脓液者尽量收集后,做细菌培养,以指导应用抗菌素),引流管拨除标准,以24小时引流量不足20毫升为准。

1.3疗效观察标准

术后7到10天拆除缝线,使切口内无异物残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即有无发红、硬结、渗液及化脓。

2、结果

经改进方法缝合的切口,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在2007年1月以前,我院阑尾切口的缝合方法,均为传统分层缝合法即拆线时只拆皮肤缝线,余切口内缝线一律留置。统计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高达24.7%,其中一例术后5年仍有切口缝线排出,而采用本法缝合的患者,其术后切口感染率降至10.1%,较前明显降低。

3、讨论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居急腹症之首。一经确诊,绝大数均应早期手术切除阑尾。阑尾切除后,切口感染率占术后并发症的30.1%至46.8%,其中切口内异物残留占有很大比例。如何降低切口感染率,一直是外科学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在传统分层缝合法的基础上,学者们采用了诸多方法以降低切口感染率,比如:①手术时机选择宜早不宜迟,防止感染加剧。②选择合适切口,便于操作,缩短手术时间。③切开腹膜时尽量使切口腹膜化。④减少腹腔冲洗,防止感染扩散。⑤各层止血彻底,防止大块组织结扎。⑥病灶区操作器械与切口缝合器械分开,关腹前洗手。⑦腹腔内及切口下合理放置引流。⑧良好的麻醉便于显露及操作。⑨合理选择敏感抗菌素。⑩切口及时换药与必要理疗等。经以上诸多方法的采用,切口感染率略有下降。但切口发红、硬结、渗液、化脓的发生率仍较高。我院最长一例术后5年仍有线头排出,说明异物残留在术后切口感染率中占有很大比例。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全层间断缝合法,术后一次性拆除缝线,使切口内无异物残留,则术后切口发红、硬结、渗液、化脓的发生率由采用传统缝合法时的9%、6%、6%、5%,分别降至4%、3%、2%、1%,使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至10.1%,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节约了医疗资源,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又由于此法操作简单,便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家驷等.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

[2]陈维鹏等.现代临床外科.

[3]吴方涛.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探讨及防治.[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4):178.

[4]卢德光等.降低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的体会.[J]广东医学,2002,S1期.

[5]刘卫东等.133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的预防干预策略及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