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溶栓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溶栓的护理

周萍

周萍(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14000)

【摘要】总结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溶栓的护理体会。我科采取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47例。血管再通率89.36%,死亡6例,死亡率12.77%,存活患者平均住院17.82d,术后并发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均在术后2~5d,术区皮下血肿1例、应激性溃疡1例,再梗塞3例,心力衰竭1例。本文根据我科丰富临床经验,得出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及护理,术后早期康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介入溶栓;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292-01

1概论

急性脑梗塞是神经系统常见的多发病,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目前早期介入溶栓治疗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之一,我科为4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了早期动脉溶栓,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就其护理谈谈我的体会。

2急性脑梗塞的基本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大部分表现的都不相同,这些症状有很多轻微的,患者很容易忽略。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

(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

3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应卧床休息、头部放平,必要时给吸氧。除血压特高外一般不降压。勤翻身,注意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预防褥疮。

(2)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500毫升静滴,连用两周。

(3)血管扩张剂间断吸、入混合气体(6-7%的二氧化碳,50-95%氧),5%碳酸氢钠250毫升静点,每日1-2次,罂粟硷100毫克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液内缓慢静点,每日一次共两周。血管扩张剂仅用于发病初1-2天或病后3周以后,否则可出现脑内盗血综合征,反而会加重脑组织缺氧损害。

(4)抗凝治疗治疗方法如下:肝素12500单位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10%的葡萄糖液1000毫升中缓慢静脉点滴(以每分钟20滴的速度维持24-48小时。第一天可同时口服抗凝药物,如新双香豆素300毫克、双香豆素100-200毫克、新抗凝4-8毫克)。

(5)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双效类长效中成药物的防治,能够有效改善体症,防止复发进展。

(6)手术治疗颈动脉阻塞者可作血栓摘除术。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颅内动脉系统阻塞者,可于病侧进行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吻合术。

4脑梗的溶栓手术简介

现在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少许大医院已经开展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就是将导管从大腿根处血管穿刺进入,到达发生梗塞的部位后直接将溶栓药物打到血栓附近。此方法用药剂量小,血栓周围药物浓度高,溶栓效果确切,血管再通率高,可达60~70%。虽然溶栓治疗效果好,但目前只有不到3~5%的病人接受溶栓。一般认为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是3~6小时,动脉溶栓的时间窗是6~12小时。

5实际案例

一般资料:男33例,女14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3.74岁,发病至来院时间平均268.54mm,颈内动脉系统发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及意识障碍,其中出现意识障碍者2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病以发作性晕,失语,视力改变及意识障碍为主,其中意识障碍10例。

治疗方法:患者入科后即低分子右旋糖苷及尼莫同静点,术中采用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病人全身肝素化,并于同轴导管系统内给予持续灌注肝素,首先对高度可疑的血管进行检查,确定阻塞血管后立即于局部动脉内泵入尿激酶以尽量缩短缺血时间,对未能确定者则行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及主动脉弓造影以确定“罪犯”病变,根据术中血管情况应用尿激酶,术后立即复查头部CT,排除出血性转化后继续持续抗凝3~7d,扩容、升血压及改善微循环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24h后开始抗血小板治疗、并早期高压氧、神经系统康复治疗。

结果:血管再通率89.36%,死亡6例,死亡率12.77%,存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82d,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率72.34%。术后并发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3例,均在术后2~5d,其中死亡2例,另外并发术区皮下血肿1例、应激性溃疡1例,再梗塞3例,心力衰竭1例。

6讨论

6.1术前准备:由于动脉内溶栓须在发病后6h内进行,且许多患者来院时间较晚,因此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全力配合,争分夺秒,及时通知麻醉师,放射科技术人员等,同时检查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常用的抢救药,罂粟碱、尼莫通等,备齐静脉输液泵,保持静脉输液通畅,确保介入术顺利进行。

6.2术中配合:肝素抗凝对预防操作中并发症至关重要,在配合穿刺、插管和溶栓的同时,护士担负着抗凝职责。刺股动脉成功后,开始抗凝,一般首剂3000~5000U,以后每1小时追加800~1000U,监测ACT时间在正常值的1.5~2倍为宜。

6.3术后护理:患者全麻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误吸,护理上主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肢体功能,术区及下肢皮温皮肤颜色等,本组颅内出血及再梗塞3例,出血病人多表现为意识改变,再梗塞则首选是肢体及言语障碍加重,出现上述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复查CT,调整治疗方案。其次要密切注意穿刺术区有无渗血甚至皮下血肿形成,同时也包括局部有无感染等,术后8h内监测足背动脉波动一次。嘱患者保持穿刺下肢伸直,不能弯曲,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还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其它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淤斑、紫癜等。同时本组术后均行尼莫通持续静脉泵入,预防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的血管痉挛,同时可能改善脑循环,由于尼莫通易引起血压下降,要掌握用药量和泵入速度,一般给予2~5ml/h,持续泵入,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泵入速度,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4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包括术前术后,也同样面对患者及家属。在术前等待检查结果回报的时候,我们应该运用掌握的知识,给予患者耐心解释,介绍我院医疗水平,主管医师的技术专长,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清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手术的自信心。而后也应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知识、用药及有关指标,检验的必要性。

6.5早期康复指导:脑梗塞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化的治疗,术后的早期康复及高压氧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恢复至关重要。本组均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治疗前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治疗的重要性、氧舱的环境,对患者及家属衣装要求,如何配合以减少不适反应等,每次治疗前复查病人各项生命指标及神经系统情况,同时还要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早期神经系统标准康复治疗,以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红,钱晓军.介入治疗16例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张静波,吴中学.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进展&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3]杨晓春,薛珍,余艳霞.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高压氧治疗中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4]唐明霞.手术室对手术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初步实践.天津护理,2003;1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