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难点及改进措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3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难点及改进措施探究

何日桂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518101

摘要:良好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医院工作的顺利展开不仅仅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极为扎实深厚的临床诊断水平和工作经验,更需要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因此,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地爱惜和爱护医疗器械,并且医院要掌握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先进理念与技术。然而当下医院的医疗器械种类繁多且层出不穷,这种复杂的情况给医务工作者的维修和管理带来了相当大难度,因此医务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改进。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管理;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对医生而言,良好的诊断与治疗不仅需要过硬的医术,同时也需依傍于高科技的医学器材,唯有能够在医疗技术的扶持下,医生的医术才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得到发挥。然而,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多与需求的升级,高密度的病人使得医生必须要频繁地使用医疗器械,这种情况使医疗器械的故障发生率有所增加,并且给院内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工作带去较大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制度必须得到优化,医生个人在使用医疗器械时也必须更加小心谨慎,通过多方努力以延长器械的使用时间。

一、医疗器械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配备人员缺乏重视程度和管理能力

医疗器械之所以频繁地发生事故和问题,与配备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就当下的配备人员的工作能力加以分析的话,配备人员的工作能力不足,给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应的阻碍。其中,配备人员专业知识的落后是主要原因,其对新技术与管理方法缺乏学习是阻碍其专业技能成长的主要因素。

此外,许多医院存在医疗器械维护制度混乱的状况,不仅维修人员的分配不合理,在故障器械登记管理上也存在不足,常有器械出了故障,医护人员上报之后,迟迟等不来维修人员的状况发生,这对医院的正常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二)面对日益增多的设备缺乏工作主导性

当下的医务工作者面对着更加错综复杂的病症和繁多的病人。这就要求医院内需要增设更多的医疗器械,通过多元化的医疗器械来更好地处理病人的疑难杂症,从而能够使得病人的病情不被延误。但是日益增多的医疗设备也给配备人员带来了相当大的管理难度,使得配备人员在管理医疗器械的时候,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够真正完成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因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不足,面对着种类繁多的仪器和配备,也缺乏工作的主导性、明确性和方向性[1]。

(三)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考核流程不规范

就当下的医院内的管理现状来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很多情况下,医院内的管理流程都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使得装配人员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引以为意,也没有能够使得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得到真正的检验。因此当下的很多医疗器械的维修和管理问题便是由此而生。

例如医院内的信息登记制度不够完善,医院内的很多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设备的时候都不能够及时地将自己的情况和数据及时地记录在册,这显然便是医院内的管理机制不够严谨的表现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必须要提升配备人员的相应的工作能力,使得一大批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能够真正肩负起相应的职责和使命,由此使得医院内的器械得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妥善保管。

同时,医院对于装配人员的考核流程也不够规范,不能够通过考核把最优秀的装配人员选拔而出,对于混迹于其中的滥竽充数的人员也不能够及时地进行剔除。针对这些问题都必须要加以重视,同时医院内的相应领导和责任人也需要对现行的体制进行周密地完善,从而能使得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考核机制也能够更加规范。

(四)维修方法落后,培训力度不足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医院内的医护人员并不具备很合格的维护医疗器械的能力,仅有维护方法和技术手段也是相对落后的,在故障发生后,常常受限于技术手段的落后,而导致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维护好相关的医疗器械,也不能够使得机器及时地回归到工作岗位上,由此造成了诸多的问题。虽然医院对这些问题并没有视若不见,也确实开展了一些相关的培训,但培训的内容与频率却还没有达到要求。就培训的结果来看,也许是由于投入的经费不足,许多医护人员在保护与维修医疗器械方面仍是纸上谈兵。

(五)缺乏对于医疗器械的爱护和保养,加大维修难度

在目前的医院工作中,许多医护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的过程没有秉持爱惜器物的原则,尤其是在使用较为常见的医疗器械时,常抱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即使器械有损害也不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而并没有做到小物件的轻拿轻放,以及对复杂器械的谨慎检查。然而,医护人员的这种不重视的态度,常常会使小问题积少成多,最终引发大型的器械故障,甚至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因此,让医务工作者主动学习工作相关的医疗器械的维护经验,从而使其在医疗器械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后及时自行地进行整改和维修是一项重要任务。

二、改进措施分析

(一)有效完成管理框架的设计

医疗器械的使用目的是帮助患者更好地解决问题,医护人员可以在医疗器械的辅助下更好地完成诊断与治疗工作,这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2]。从医院的角度加以分析的话,医院内的高层领导必须要对一批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维修次数、所需费用和创造的价值进行严谨和细密地分析和梳理,从而能够真正得出一个极为翔实可靠的数据。

如果医疗器械的检查与维修工作得不到有效管理,那么一旦医疗器械突发故障,必然会影响医务工作者的正常工作。然而,有效的管理不代表毫无节制的资金投入,如果医院在超出正常需要的范围内大肆引进医疗器械,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小的成本负担。与此同时,医疗器械在故障后产生的维修费、保养费等等也必须要计算其中。

例如,在制定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规则时,管理者要考虑到这台医疗器械的平均寿命为多长,能够创造多少价值,发生故障的几率为多大等。换言之,医院在维修管理医疗器械时,要多角度考虑器械的“性价比”,争取在良好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创造效益,从而在维护医院运营的同时不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二)采取信息管理措施,实施相对精细化的管理

当下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对于一项事业的开展与成功完成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如果能够完善相应的信息,确保信息本身的翔实性、可靠性,这对于开展一项事业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和帮助。在当下的医疗卫生领域,信息技术也有着自身的极为重大的用武之地,从挂号、预约、缴费、药品管理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参与和介入,从而能够保证医务工作的正常有序地开展。但是在医疗器械的问题上,却缺乏完善信息化的构建。因此医务工作者应该对此保持高度的重视,从而能够真正把信息化的管理办法引入到医疗机械的管理上来。医院方面如果想要尽可能地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应该对医疗器械的领用人员、使用办法、维护方式、注意事项认真做好相应的记录,真正能够做到以备不时之需。有道是“有备无患”。只有能够真正把相应的细则掌握清楚,才能够真正保证医疗器械在正确的使用方法的保驾护航下,延长自身的使用时间,也才能够在最大的限度内减轻医疗器械的发生故障的可能,从而能够降低医院方面的维修投入。

同时,医护人员在合理医疗器械的同时,也应该做好相应的信息登记,以信息话的方式来管理医院内的医疗器械,对于相关的责任人和使用人都应该记录清楚,在医疗器械出现了相应的故障的时候,也应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做到“有责必究”。如果医疗器械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那么在完成了相应的维修后,也需要把故障问题和维修方法及时地做好记录,并且能够将记录录入到相应的机械设备参数数据库中,从而能够真正积累好相关的经验,以此做好医疗器械质量控制工作,并且能够保证维修的质量。

(三)更新管理办法,提高维修管理质量

医疗工作者想要真正确保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使得医疗器械能够真正物尽其用,那么就应该真正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得医院内的各位同事和同仁都能够对医院内的全体的医疗器械保持高度的关注,以一颗爱惜之心来面对、来操作医院内的全体的医疗器械,从而能够真正保证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的正确性[3]。同时也应该构建起问责制的管理模式,当医院内的医疗器械出现了相应的问题的时候,医院方面需要根据使用记录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和使用人,根据负责人和使用人的情况来找到机器出现的问题的源头,并且一旦发现属于个人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机器故障的话,就需要对相关责任人做出适当的惩治。

当然,要想使得医院内的医疗器械能够延长自身的使用寿命的话,不仅仅需要正确的管理办法和使用办法,同时还需要一大批的高质量的维修人才,当机器出了问题,找到高能力的维修大师,从而能够真正做到“药到病除”。然而,医疗器械多半出自厂家,在医疗器械出了相应的问题是,多半是从厂家处得到高质量的维修人员的维护,事实上这对院方的设备管理部门的作用是一种削弱,长此以往也容易造成相应部门的惰怠、懒散和依附心理,这确实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风气。建议医院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应该从外部引进一大批的维修管理人才,从而能够使得医院内的设备管理部门的厚度不断地提升,同时,也建议院方能够积极地对本部门的维修人员进行相应的培养和训导,从而能够使得医院内的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确实能够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四)完善管理制度,各科室密切配合

医院内在完成重大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各科室会诊,从而能够取得最佳的医疗效果,然而在使用医疗器械的时候,为了保证医院内的规范化的管理,也应该使得各科室密切配合,从而能起到万众一心、协同作战,从而真正能够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各科室应该及时地沟通,如果医疗器械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地告知其他科室,一方面是能够做好相应的准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其他科室在使用的时候,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科室之间也应该密切分工,提高自我的责任意识,维护好器械,更加懂得爱心公物。在以往的使用过程中,医院方面的各科室总是抱着各自为战的状态,不甚懂得分享彼此的信息,也不甚懂得养成分工协作的意思,如果能够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更加懂得交流经验、分享使用心得、及时告知操作问题和使用隐患的话,形成医院内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那么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也将大幅延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使医院正常运营下去,管理者不仅要抓好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更需要管理好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从而使医护人员在良好硬件设施的辅助下顺利开展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尚且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从而能够在日后的医疗工作者有效地规避,以正确的使用方法对待医疗器械,做好相应的信息登记工作,完善管理办法,并且提高维修的水平,从而能够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周德海,田锋.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8):91—93.

[2]杨佳庆,曹晓萌,李波等.品管圈在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外包服务满意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10:124——127.

[3]陈绮.探讨品管圈在20G、23G眼科精密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0: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