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最新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的应用

罗桂花刘美玲

罗桂花刘美玲(广东中山市广济医院528427)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ICU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由输液管改良后的气管切开固定带和保护罩保护气管切开口。对照组采用棉布固定带和湿润的单层纱布保护气管切开口。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局部皮肤损害发生率、皮肤损害的恢复时间、患者的舒适程度、痰液外溅、氧气管脱落次数以及气管套管封管时间观察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可有效保护气管切开口皮肤,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关键词】气管切开固定带保护罩革新推广

临床为抢救重危患者,改善各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术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其管理一直是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目前临床多采用无弹性布带作为气管外套管固定带,一般置管时间比较长,患者颈部皮肤容易出现发红、水泡、溃疡甚至糜烂;又由于气管切开后管口直接与外界相通,为防止异物掉入气管内,临床上常用方法是在气管套管口上放一层单层纱布,纱布不易固定,翻身时易移位,咳嗽时易喷落。为此,我们对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及保护罩进行了改良,并将改良后的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和保护罩应用于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外二科监护室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8~78岁,重型颅脑损伤15例,脑出血术后昏迷17例,脑梗死并发重度肺部感染3例,呼吸衰竭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根据病情均需行气管切开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操作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予气管切开术后以棉布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生理盐水浸湿单层纱布覆盖于气管外套管。观察组气管切开后先按对照组方法固定,24h后采用新法固定。①固定带改进:准备输液器1付,棉绳1根,长度为(患者颈部周长减去气管套管及蝶形翼长度)×2,然后截取适当长度(患者颈部周长减去气管套管及蝶形翼长度)输液管,将棉绳一分为二反折穿过输液管,两端分别固定在气管套管的蝶翼上,采用双头打结,松紧以可插入1小指为宜。固定时必须先将新系带固定好后再剪掉旧系带。②保护罩改进:取无菌输液管的墨菲氏滴管,用无菌剪刀将墨菲氏滴管远端剪去1/3,近端留输液管4-6cm长连接墨菲氏滴管,并根据患者SPO2及肺功能情况,在墨菲氏滴管壁用无菌剪刀剪大小不等的小孔2-4个,然后直接套在气管套管上。

1.2.2评价方法

①每天切口换药时观察记录两组气管切开术后局部皮肤损害程度。局部皮肤发红为轻度,出现皮疹为中度,皮肤破损为重度。②比较两组痰液外溅和氧气管脱落次数。观察时间均为1个月。③患者舒适程度比较:对意识清楚患者通过示意、问答式、问卷式进行评估。舒适:患者颈部感觉无任何不适;轻度不适:颈部有勒压感;中度不适:颈部有勒压感、潮湿,头部转动时有摩擦,能耐受;重度不适:颈部有明显勒压、潮湿,很难耐受,希望尽早解除,甚至用手拉扯[1]。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10.0软件,采用t检验和轶和检验,检验水准а=0.05

2、结果

2.1两组气管切开术后局部皮肤损害情况比较

注:两组比较Z=3.506,P<0.01。

2.2两组痰液外溅和氧气脱落次数比较次,-x±s

3、讨论

气管切开传统的固定方法中,气管套管的布带直接压迫颈部皮肤,固定太松气管套管易移位,太紧对颈部的压力较大,增加了患者的不适感和对皮肤的刺激,布带属于棉织品,吸水性较强,一旦受到汗液或痰液的污染,很快就会变细变硬,甚至会勒伤皮肤,造成局部皮肤湿疹、破溃;污染的布带也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可加剧气管切开处和呼吸道的感染。

改良后的气管切开固定法中,所用输液管弹性好,表面光滑,对皮肤摩擦力小,活动头部或做治疗护理时,可减少对皮肤的直接压力和刺激[2];输液管属于硅胶类物质,不吸水,出现分泌物和痰液刺激时,只需用纸巾擦拭即可,有效避免了颈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如用乙醇纱布清洁输液管,还可起到消毒和抑菌作用,防止细菌繁殖;输液管固定后更换时间延长,减少了更换固定带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不适,同时也使护士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气管切开外套管口使用保护罩可有效避免异物掉入气管内[3],减少空气中的漂浮物及细小颗粒进入气管,减少了气道因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的水分蒸发,具有较好的防护功能;墨菲氏滴管直接套在气管外套管上,大大增加了稳定性,即使翻身也不易脱落;当患者胸腔内压力突然增加或剧烈咳嗽时,可有效避免痰液冲开纱布飞溅至病床周围,从而避免空气中细菌传播和交叉感染;氧气管和气道湿化管路可固定在保护罩上,既减少了感染的机会,还可缩短在病情变化需用呼吸机时揭除胶布而浪费时间;墨菲氏滴管壁上的小孔可视病情变化调整大小,这样可及时让患者逐渐适应堵管,从而缩短气管外套管封管时间的观察期。本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气管切开局部皮肤损害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痰液外溅和氧管脱落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改良式气管切开固定带及保护罩可有效保护气管切口皮肤,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缩短气管外套管堵管观察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输液管固定气管切开外套管和用输液管的墨菲氏滴管改制成保护罩,不仅耗材低廉、操作便利,减少患者不适感与感染途径,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继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良的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使用时采用双头打结,操作过程较传统的布带使用时用单头打结简便、易行,而且固定牢靠,有效地简化了护士操作。

参考文献

[1]吴娟,施雅兰,霍秋霞.自制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11):86.

[2]冷兰群,威廉.扎脉带在气管切开套管固定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5):23.

[3]田拥军,王曲.简易气管切开套管外口保护罩的制作与应用[J].颈腰痛杂志,2004,25(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