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浅析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张素红

张素红

(河南省襄城县紫云镇初级中学,河南襄城452670)

摘要:体育的重要性是初中学生难以认识到的,需要体育老师及时地启蒙与身教。体育意识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本文从几方面入手,浅谈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等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兴趣;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247-01

近几年随着升学的压力,初中体育也处于被冷落和偏废的境地,这对于正值身体发育黄金时期的初中学生来说,无疑是得不偿失的。更为重要的是,体育课程里面所包含的体育精神,诸如吃苦耐劳的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勇闯第一的勇气,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等等,都将是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一点需要我们广大的中学体育老师形成共识。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得出了许多体育教学中不被重视的诸多原因,在此与广大从事体育教学的同仁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一、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体育学科的重要性

目前的初中升学把体育成绩也列入了升学的总分计算范围,但因为体育分数所占总分比例较小,所以还不足以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其实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它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所以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应充分让学生明白体育对于他们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对学生体育兴趣不足的原因的剖析

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自身条件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脾气秉性、兴趣爱好、身体特点都决定了学生体育兴趣。有的学生因为身体素质不好,导致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的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其实这类学生往往是更加需要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在以往的体育锻炼过程中由于不良的锻炼和训练方式使身体受到过意外伤害,从而对体育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以至于使体育兴趣受损,这部分学生需要老师在心理上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走出认识的误区,继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最后一部分学生完全就是因为受到了升学压力的影响,从而把足够的精力都花费在了知识课程的学习上,而忽视了体育锻炼,久而久之便丧失了体育兴趣。

三、培养体育兴趣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因素

首先,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学打好基础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上。可见情感是维护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其次,教法得当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为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能够享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名副其实的快乐体育课。

最后,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的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快乐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最佳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喜悦、和谐的情感氛围。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体育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体育课并不会影响知识课的学习,反而能和知识课相辅相成,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当学生有了一个强健的体魄的时候,他才能够在一种精力充沛的精神环境下去学习和生活,是很有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教师应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努力创新,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收益匪浅,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肩负起建设美好强盛祖国的重担。

参考文献:

[1]帅刚.《初中体育教学反思》《新课程学习》2009.12

[2]张烨.《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兴趣》《科教文汇》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