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护理的急诊护理路径的改进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人本护理的急诊护理路径的改进方法研究

张金

(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434000)

摘要:目的遇到病人需要急诊的情况时,传统的护理路径主要讲究程序,按照规则和步骤对患者进行处理,而人本护理路径允许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应对方案。为了研究急诊护理路径的改良措施,提高效率。方法选择2017年全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634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A组317例采用人本护理急诊护理路径,B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致死率、致残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高于A组,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

关键词:人本护理;急诊护理;改进实践;

引言

遇到病人需要急诊的情况时,传统的护理路径主要讲究程序,按照规则和步骤对患者进行处理,而人本护理路径允许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应对方案。而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按照传统的护理方法,按部就班的对患者进行处理容易造成救助不及时,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使本可以挽救的生命遗憾地离去,而如果按照人本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处理,护理人员有权考虑现场情况的特殊性遵照医嘱合理选择处理方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降低了急诊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全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634例。其中,车祸及其他意外伤害322例,各类继发性急性器官衰竭176例,心脑血管急性症136例。以上所有患者均为120接诊患者,自行就诊患者未计入本次研究病例。以上患者中,有自主意识的288例,无自主意识的346例,无自主意识患者中,无自主呼吸的122例。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其中:

A组317例。其中:车祸及意外伤害161例,各类继发性急性器官衰竭88例,心脑血管急性症68例。有自主意识的144例,无自主意识的173例。无自主呼吸的61例。

B组317例。其中:车祸及意外伤害161例,各类继发性急性器官衰竭88例,心脑血管急性症68例。有自主意识的144例,无自主意识的173例。无自主呼吸的61例。

以上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

1.2护理方法

A组患者采用基于人本护理的护理路径。

患者上车前使用生理盐水建立2条静脉通道,对呼吸道进行清理,构建呼吸通道。对没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对房颤患者进行除颤,对骨折患者进行临时固定。接医嘱构建胃管、导尿管。接医嘱使用肾上腺素等对症药物进行血压控制。接医嘱对出血患者执行血浆及其他血制品输入同步进行现场止血治疗。

患者接诊途中联系X光、B超、CT、血液检查等急诊通道。护士长值班室与值班急诊医生协商患者下车及转运方案。抢救室心电监护设备、呼吸机、体外循环等设备开机准备。联系对症科室抢救人员到场。

患者转运至抢救室后,联系X光、B超、血液检查等急诊通道配合科室进入急诊室进行检查。联系麻醉科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麻醉方案。联系对症科室开展相关抢救治疗。

B组患者按照传统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1.3观察内容

观察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观察患者主观评价的护理满意度。研究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主观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本文临床数据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当P<0.05时,认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A组317例。其中:车祸及意外伤害161例,死亡43例(26.7%),致残66例(41.0%)。各类继发性急性器官衰竭88例,死亡21例(23.9%),致残23例(26.1%)。心脑血管急性症68例,死亡18例(26.5%),致残17例(25.0%)。

B组317例。其中:车祸及意外伤害161例,死亡52例(32.3%),致残71例(44.1%)。各类继发性急性器官衰竭88例,死亡29例(33.0%),致残31例(35.2%)。心脑血管急性症68例,死亡21例(30.9%),致残20例(29.4%)。

B组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如表1。

三、讨论

经过对我院急诊科的六百多位患者的跟踪调查,以实际数据表明了人本护理路径相对传统的护理路径有着较大的优势。人本护理路径使急诊过程中导致的死亡率与致残率都比传统护理路径低,而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显示人本护理路径的满意度更高。对两种护理路径进行分析可知,基于人本护理的护理路径在护理方法、时间安排、急诊通道的制定方面都有着合理性和优越性。人本护理路径使诊疗护理更标准化,它制造了具体的护理标准和护理行为,改变了传统护理盲目进行各项护理的行为,同时也弥补了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差异,提高了护理的效率。同时也使责任人更明确,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此外人本护理路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急诊过程中,护士从传统的机械的、被动的执行医嘱转变为更实际、更有计划性和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工作,保证护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而且由于护理人员更加关注患者实际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案,所以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让患者更加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改进了医患关系,进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经过实际调查与对两种护理路径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改进后的基于人本护理的护理路径更有效、更可行、也更有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孙玲利.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10)

[2]张雪飞,常晓丹.急诊人文护理的实践路径及社会文化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08):637-639.

[3]黄丽燕.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路径的实践探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07):64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