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人康复期移动技术临床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中风病人康复期移动技术临床护理进展

李美娟

李美娟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532800

关键词:中风病人;康复期移动技术;临床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风的发生率也呈日渐增长的趋势[1],不论男女老少均有发生中风的可能性[2]。中风素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3],具有“不死也残”的严重危害性。对于幸存下来的中风患者,通过肢体、语言训练,激活尚未使用的大脑区域,取代病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4]。中风病人康复期移动技术临床护理对病人残留脑部功能区域的开发与激活至关重要[5]。良好的临床治疗与护理可以让中风病人的肢体功能在康复期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并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大幅度地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减少对家人的依赖达到拥有生活自理的能力[6]。如何促进病人的肌肉恢复功能、启发病人运动经验、增加病人在康复期参与肢体训练和对恢复自己身体健康的责任感,是从事神经专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一门重要课题。

1中风康复期移动技术临床护理现状

中风病人康复期移动技术作为中风病人康复训练的一个重要分支,贯穿了生物力学、机械学、康复医学等诸多领域,是研究中风病人康复期如何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的一个重要领域。把移动技术应用于中风病人的临床护理中,体现了生物力学与康复医学的完美结合。目前移动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中风病人康复期的临床护理中,这不仅促进了中风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也带动了康复医学领域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

2中风病人康复期移动技术临床护理的发展

康复期移动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体四肢功能重建、助残、职业技能训练等诸多层面。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病人在恢复病情的过程中,安全、舒适、有效最为重要,这就为康复移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康复训练方法的不断进步,康复移动技术必将创造出良好的医疗效果。

3中风病人康复期移动技术方法

3.1床上练习

3.1.1各关节的被动运动

各关节(包括肩胛带)被动运动每天训练2~3次,每次30min为宜,活动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活动过程中应顾及患者感受,以不引起患者关节疼痛最佳。具体操作方法是一支手握住病人肢体远端、另一支手握住病人的肢体关节近端,缓慢地活动关节,达到关节最大活动度[7],病人感觉疼痛时为止。

3.1.2患健侧翻身练习

多鼓励患者床上进行翻身、抬举四肢训练,练习床上脱穿衣服对床上练习最有意义[8]。此项练习不受时间、次数限制[9],病人无明显头晕、头痛、乏力时可进行此项练习。

3.2.低位旋转移动法

低位旋转移动方法利用座椅、轮椅,让病人在座椅、轮椅间移动。具体操作方法为:病人双脚对称地平放于地面,站在病人偏瘫侧的前方,一只手放在病人健侧的肩部,令一只手放在病人瘫痪侧的髋部。由于偏瘫侧膝关节力量较弱,为了给偏瘫侧膝关节加以支撑,将一只脚置于病人两膝盖和足之中。告知病人双手向前、并将臀部移向前方,此时协助病人将重心移动到脚,以病人健侧为轴进行旋转,顺势扶起病人脱离轮椅旋转到座椅,病人臀部落在轮椅上为止,将病人双脚置于踏脚处即可[10]。

3.3.触及旋转移动法

触及移动法举例:床边与轮椅间的移动。具体操作方法:协助病人将臀部移动到床边,将病人双脚对称地平放于地面,站在病人偏瘫侧的前方,因病人偏瘫侧无力,用双脚支撑病人的偏瘫侧膝关节,给予病人偏瘫侧膝关节支撑。告知并协助病人健侧手触及到座椅扶手表面,并保证病人健侧手着放位置安全不会出现滑动。告知病人身体往前倾,使得病人的肩部逐渐地向护理者的腹部靠近,病人的头朝向移动的放向。紧扶病人的腰部或抓紧病人的腰带,协助病人将重心移动到脚和健侧放置于座椅上的手部,以健侧为轴进行旋转,顺势扶起病人脱离床缘旋转到座椅[11]。

3.4.香蕉板移动法

香蕉板移动法举例:座椅与轮椅间的移动。具体操作方法:准备一块光滑香蕉薄木板。首先要对轮椅的制动有保证,保证轮椅制动器处于开启状态,将脚踏板立起来保证在病人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碰撞,去除近侧轮椅扶手。病人双脚对称地平放于地面,告知病人向前移动臀部,同时移动重心到髋部,协助病人保持平衡。将香蕉型薄木板的一头置于臀部下面,另一头则放于轮椅座位面,使座椅与轮椅之间形成一座桥。随后告知病人将臀部沿着香蕉板向轮椅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保证病人的手放置位置安全可靠,随后将身体重心转移到脚和健侧支撑手,再移动到健侧髋部,病人臀部放置于轮椅后,去掉香蕉板[12]。

3.5.站立和步伐移动法

站立和步伐移动法需要依据病人病情恢复情况,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决定协助范围。具体操作方法:此方法需要两人协助完成。将病人的双脚对称地平放于地面上,其中一人和病人手拉手,告知并协助病人臀部向前移动,另一人站在病人偏瘫一侧,一只手置于病人健侧肩部,一只手置于病人瘫痪侧髋部,并用双脚支持无力的偏瘫侧膝关节。移动前准备好后,告知并协助病人将重心移到健侧脚部再到偏瘫侧脚部,保持直线向目标缓慢的移动。为帮助病人由站立到坐下,移动到病人可以承受的距离后,保证病人的腰、髋、膝关节足够弯曲,最后将病人臀部放置于椅子后方[13]。

4.结束语

若要中风病人在康复期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首先不要错过最佳康复治疗时机[15]。在对中风病人康复期护理过程中,要对病人有爱心、恒心和耐心[16],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病人的主动参与意识。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护理干预方法不正确,则有可能导致病人留下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残疾[17]。不论是中风病人康复期移动技术还是其他移动方法,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病人意识须清醒;②在移动过程中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撑,对患侧肢体采取保护措施;③双肩、双腿对称性的移动;④向病人耐心解释移动方法;⑤给病人时间参与活动;⑥保证移动面之间相对,距离适宜;⑦保证病人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时位置正确舒适[18].由以上表述我们得知,对有中风后遗症的病人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尤其在最佳治疗时间内的康复护理,可最大限度的减轻后遗症,大幅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19],这对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意义颇深,同时也减轻了病人家属的经济及精神负担[20]。

参考文献

[1]何书丽.中风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8):54-55.

[2]苏书贞,张素馨,李敏菊等.中风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医药产业资讯,2005,2(18):82.

[3]宗贝.偏瘫病人家庭自主康复的护理指导[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22-123.

[4]张菊英.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849.

[5]晏勇.中风病人的护理方案浅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202.

[6]冉照芹.67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221.

[7]王建华.关于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的护理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5):244.

[8]王爱红,徐桂华,武秋娣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4):11-13.

[9]宋春荣.中风病人康复期院外护理指导[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746-746.

[10]万琼.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J].光明中医,2012,27(3):573-574.

[11]王爱红,徐桂华,武秋娣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康复期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的影响[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中医药与亚健康学术大会论文集.2011:299-304.

[12]王海燕.中风致偏瘫病人的康复期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0,8(1):82-83.

[13]夏洪岩,陈秀馥.中风病人康复期移动技术[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2):1027-1028.

[14]邓召梅.中风患者康复期的调护[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0):76-77.

[15]张中一.中风康复期辅助功能锻炼要点[C].//2011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讨会论文集.2011:114-115.

[16]费玉玲.中风患者的康复指导[J].吉林医学,2012,33(18):4007-4007.

[17]黄添容.20例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6):100-100.

[18]罗丽珍,王秀平,杨柄湖等.101例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6):186-187.

[19]周丽华.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7):133-134.

[20]王晶晶.老年中风偏瘫病人的综合康复护理体会[C].//全国第六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03: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