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流程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改良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流程的效果观察

王潇

王潇

(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二病区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流程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行静脉穿刺手背静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并采用BD公司推荐的穿刺流程,即穿刺前针芯需向右转动360°,观察组则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流程,即不转动针芯。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且平均操作时间等数据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过程显示,对照组实验中转动针芯时有留置针损坏、针芯管套分离以及留置针污染等情况,而实验组未出现此类情况。结论:对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流程,可显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在缩短操作时间的同时,还可有效减少了留置针的浪费。

【关键词】安全性留置针;穿刺流程;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247-02

安全性留置针主要用于临床抢救,其具有减轻患者痛苦、便于操作、易于固定等特点,完全密闭的操作系统可大大降低操作人员出现血源性感染以及针刺伤的情况出现,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按照BD公司所推荐的流程,穿刺前需转动针芯360°左右,但在实践中发现,转动针芯后,很容易导致穿刺失败以及针芯脱管[1]。本次研究将对改良后的穿刺流程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选择118例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行静脉穿刺手背静脉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进行分组治疗,实验顺利完成,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行静脉穿刺手背静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在35岁至62岁,平均年龄为(50.21±3.92)岁;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9例,年龄在31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52.18±4.36)岁。两组患者基本数据间均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实验均有任职5年以上且具备静脉留置针穿刺合格证的医师进行操作,具体操作如下:帮助患者取相对舒适的题为,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操作,然后将安全型留置针的针头保护套去除,根据常规操作将针芯向右旋转约360°,并使针尖的斜面朝斜上方放置,握住留置针的蝶翼部位,让三角形的突起面夹住针芯,穿刺角度选择与皮肤呈15~30°的斜面,成功后,松开两翼,固定针翼后,将针芯退出约0.5cm左右,然后连同针带一并刺入血管中,随机握住激活把手的多点处,不间断的将针芯呈直线方向迅速拉出,使用透明贴膜做好固定,最后链接输液器,并对输液是否畅通进行检查;观察组则在将按安全型留置针针头去除后,不进行旋转,如果针尖斜面为朝上,可采用手握蝶翼的方向方法进行调整,其余步骤与对照组相同[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平均操作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所得全部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处理完成后,使用(x-±s)表示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中的意义使用P<0.05表示。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平均操作时间等数据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中发现,对照组实验中转动针芯时有留置针损坏、针芯管套分离以及留置针污染等情况出现,而实验组未出现此类情况,两组针芯拔出情况并无明显差异,详情见表1。

3.讨论

安全型留置针的伸缩式的针尖会在拔出针芯时自动收缩入保护套内且无法复原,避免了操作人员与遭受污染的针芯直接接触的可能,达到了降低感染以及刺伤等危险情况出现的目的,但BD公司所推荐的穿刺流程中,由于针芯是通过细长的钢丝和保护套把手相连接的,在转动针芯时很容易出现针芯凸出或者凹入进套管等情况,增加了针芯和套管之间的缝隙,在穿刺时,已经松动的针芯就会缩进套管内,或者过大的间隙导致套管无法跟随针芯进入血管,致使穿刺失败。而有研究显示[3],不旋转针芯的穿刺方案更能提升成功率且更加安全。

本次实验通过对118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探究改良后的安全性留置针穿刺流程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平均操作时间等数据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中发现,对照组实验中转动针芯时有留置针损坏、针芯管套分离以及留置针污染等情况出现,而实验组未出现此类情况。实验结果说明,BD公司推荐的穿刺方法不但可能导致穿刺失败,且会增加操作时间,穿刺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紧张等肚面情绪,也间接的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心理压力,此类情况都是导致穿刺失败的因素,而且操作不顺利还有可能导致操作人员碰触到套管导致留置针污染,浪费资源;而本次是严重采取的改良后的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方案则能有小避免以上各种情况发生,旋转针芯是为了防止针芯和套管黏连住而导致最后拔针困难,但是实验证明,钢制针芯因为光滑的表面其实不易于套管发生黏连,而且其缩短了针头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加上其简单快速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了留置针感染的风险[4]。

综上所述,对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流程,可显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在缩短操作时间的同时,还可有效减少了留置针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张旱愉,成玉金,肖霄,等.改良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流程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1):72-73.

[2]欧健晙.改良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流程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778-7779.

[3]稅昌中,苏虹,王芸.改良留置针验证流程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14(28):6382-6384.

[4]张华,周朝瑞.改良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1(5):2424-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