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创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创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陈玮姜嘉

陈玮姜嘉(徐州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9)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以人为本”去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90后大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辅导员在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把握学生的特点,从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充分使用现代高科技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升辅导员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以人为本;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大学生的工作,“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利益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真正做到尊重关心理解学生,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讲:“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人为本”视野下辅导员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工作,加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握住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在思想上总体来说是积极健康向上,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爱国情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解放的思想,活跃的思维,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突出优势,同时存在的弱点如个性化的倾向,以自我为中心,比较弱的受挫能力,就有较严重的功利主义,较差的独立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特别是在最近十年,学生工作具有内容多问题复杂,工作效率亟待提高等特点,在工作中必须创新,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工作中不断处理新问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辅导员必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1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教育

多元社会文化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家庭教育的不同,使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和类型,从而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量身定做具有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全面利用课外资源,使学生达到实践效果,通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如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竞赛等,在实践中学生不断全面成长。作为辅导员需对学生进行关爱,大一新生在新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专业思想教育的引导,合理利用“学校-辅导员-家长”的模式,自身目标不确定缺乏动力的学生,要通过个别谈话等交流方式引导其学习的方向并确立其职业发展目标,增强自信心,鼓励他们参与各类活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学习上缺乏时间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加强管理,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对于贫困生,要通过宣传国家、学校相关助学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增强自我管理;对于嗜好网络游戏、学习出现挂科等现象的学生采取自我管理目标责任制,家校共同责任制,达成一致目标,积极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针对“90后”出现的心理问题,如易焦虑、受挫能力较差、易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性化等,作为辅导员必须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开展团体的心理辅导,以学生为主体,并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对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于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从而达到学生个性化教育的目的,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2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加强与学生的网络沟通

大学生活中网络成为必不可少的平台,网络成为辅导员和学生交流的教育工具。高校辅导员应放弃传统教育的封闭性,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教育,适应开放的现代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法的方式,获得网络知识,熟练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努力开辟网上教育的新途径,辅导员可以在网上创建博客、飞信、QQ聊天、人人网等形式,创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形式。只有辅导员在工作中本着责任心,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则愿意信任并向辅导员交流。建立党员QQ群、班级QQ群、实习生QQ群,并在群众传达信息,讨论学习生活问题,在学院网站和辅导员博客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沟通信息及时回复,尽管网络沟通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平等友好,在网络平台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作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在辅导员工作中已经得到肯定,通过建立辅导员博客、微信等群体交流的创新教育的方式,在网络的环境下网络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统一起来,实现教育的平等、互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辅导员在工作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语言,讲究运用形象性生动性科学性的语言,达到沟通的效果。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看见灵活的运用语言,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采取适当的表达方式,学生从内心深处比较容易与辅导员进行沟通,以及对学生的关爱,在此基础上掌握语言沟通的艺术:

在辅导员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辅导员的话语虽然有道理,如果把语言变得委婉含蓄,学生在理智和情感上比较容易接受辅导员的意见。沟通中运用幽默和赞美的语言,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辅导员工作中使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安全教育是讲到个人财务时,告诉学生“钱包钱包,放在前面是自己的包,放在后面是别人的包!”以此提醒学生要注意财物安全,即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达到幽默的效果,而且容易记住。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那些具有幽默的人,更容易被人接受;辅导员在工作中表扬成绩好、表现好的同学,批评表现不好和成绩出现挂科的学生,在赞美和批评时需要把握度,大学生处在教育阶段,对于来自各个角度的鼓励有利于自身的成长,辅导员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掌握沟通中的语言艺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辅导员提升个人素质能力必须具备的工作方法。

“90后”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必须针对大学生特点,探索更科学的工作方法。作为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贴近学生思想,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随着高等教育额发展,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也出现新的特征,辅导员则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把握创新的主题,扎实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巫阳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

[2]阐妮妮.“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3]张晓京,文书锋,金添,等.“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