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

张国宝汪海波

张国宝汪海波(重庆市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重庆江北400020)

【中图分类号】R6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0-0084-02

【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滑脱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7例,滑脱程度根据Newman分型标准:I度22例,II度11例,III度4例,用Asher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定。结果37例均获得随访,最短7个月,最长2年,平均15个月。按Asher疗效评定标准:优29例,良5例,中2例,差1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9%。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患者,具有固定牢靠,减压彻底等优点,能帮助患者在早期进行功能恢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方式。

【关键词】腰椎滑脱内固定椎弓根螺钉

腰椎滑脱是顾客常见疾病之一,由多中腰椎病变和继发性病变引起。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但大约有20%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进步,手术效果有明显提高。自2006年9月以来,笔者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3岁~68岁,平均53岁。其中真性滑脱29例,假性滑脱5例,外伤性3例。滑脱程度根据Newman分型标准[1]a:I度22例,II度11例,III度4例,其中I度患者多有较为严重的椎间盘突出,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II度以上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和间歇性跛行。滑脱部位:L5滑脱19例,L4滑脱14例,L3滑脱4例。术前均摄腰椎正位片,左右斜位片及过伸过屈侧位片,腰骶椎CT及MRI以理解腰椎滑脱的程度以及神经根受压状况。

1.2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胸前和耻骨联合处垫高。常规消毒、辅巾。以滑脱椎体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常规骨膜下剥离两侧椎旁肌至横突外缘,充分显露包括上下各1-2个椎节的椎板、横突及关节突。确定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中线的交点位进钉点,经椎弓根在滑脱椎体内置入2枚提拉螺钉,其上下椎体内各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C臂透视椎弓根螺钉无误后,行滑脱椎体全椎板减压,彻底切除肥厚的黄韧带及瘢痕组织,扩大神经根管,松解神经根。减压后,安装纵向连接棒,将椎间隙撑开,然后拧紧提拉螺钉螺丝,使滑脱椎体复位。用绞刀彻底清除椎间盘髓核组织,保留软骨板下骨。取长度适当、装满骨粒的2枚Cage平行置入椎间隙,在C型臂透视下观察Cage的位置及深度合适后,将两椎体间隙加压并锁死连杆。术中复位应注意动作轻柔,不能过于用力,将横图及关节突外侧间软组织清除,将骨面咬成粗糙面,以大量生理盐水及甲硝唑冲洗术野,把减压骨块置于横图及关节突出外侧间,植骨必须充分,若骨量不够可取后侧髂骨植骨。再次检查确认两侧神经根已充分松解,C臂透视证实内固定物位置好。冲洗切口,止血。置负压引流管1根,逐层闭合切口。

1.3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引流48h,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数量、颜色、性质。常规应用抗生素3~5d预防感染,静滴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5d减轻脊髓水肿,密切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卧硬板床休息4W。4W后腰围保护下地活动,腰围佩戴4~6个月为宜,其间避免过度弯腰。每月随访观察,定时复查X片。

2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复位质量17例完全复位,18例较术前明显好转,2例改善不明显。3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可恢复日常活动,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发生,无螺钉折断,无复位丢失。按Asher疗效评定法标准[2]:优29例,良5例,中2例,差1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9%。

3讨论

3.1腰椎滑脱的病因及手术指征

腰椎滑脱的病因主要分为峡部蹦裂性,退行性,发育不良性,创伤性,医源性和病理性六种,其中峡部崩裂和退变行滑脱在现在的患者中最为常见。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滑脱程度及加重速度、脊柱不稳定程度和继发椎管狭窄的程度。并非所有类型的腰椎滑脱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只有滑脱较重或逐渐加重,症状较为明显,保守治疗无效者须行手术治疗。指症如下[3]:1、椎体滑脱程度达到或接近II度,明显失稳,并没有继续加重倾向。2、腰椎屈曲位、过伸位、侧位X光片显示椎体滑脱程度>5mm。3、持续性腰痛及神经压迫、刺激症状,包括下肢放射疼痛、麻木,肌肉降低或二便功能障碍。4、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相吻合,有椎管狭窄、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椎间孔狭窄等。5、经1~3月保守治疗无效。

3.2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滑脱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的不断改进,椎弓根螺钉系统凭着其可信的强度,理想的三维固定等优点,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滑脱腰椎减压时,无需破坏椎体及椎弓根,可去除椎板增生的黄韧带、纤维疤痕等。笔者建议将病人滑椎与下位椎体间的椎间盘均尽可能干净地摘除。因为即使患者椎间盘末突出,亦必定存在严重的蜕变,在治疗上要求融合上下椎体,若留下可能尚有一定弹性的椎间盘,则不利于椎体的融合稳定[4],而只有良好的滑脱椎体的融合,才是手术获得成功,维持脊柱长久稳定的关键[5]。

既往对腰椎滑脱后是否需要复位还存在较多的争议[6],笔者认为,如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无论滑移程度及神经受压症状的存在与否,均应尽量予以复位。因为复位能使用神经根和硬膜囊松弛,可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关系,改善其功能,更重要的是,复位符合腰骨部生物力学的要求,可恢复椎管的形态及容积,有利于椎体的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以其精妙的结构,合理的设计,在腰椎脱位的复位治疗中脱颖而出。在正确植入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基础上,腰椎滑脱复位并非难事,起复位效果令人满意。

当然,椎弓根螺钉系统与其他内固定系统一样,知识滑脱脊椎复位固定的一种手段,对复位的脊椎只起到暂时的稳定作用,故复位后任有再滑脱的可能,解决此问题的可靠方法就是致骨融合(自体骨植骨),将横突和小关节突外侧完全钻去皮质,取髂骨后上脊骨块,等同两个横突之间距离的骨条植入,外加减压后的碎骨以促进植骨。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科室脊椎结构连续性及正常的解剖结构得以进一步恢复,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永久改善临床症状。

3.3术后功能锻炼

应积极向患者宣传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术后24h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伸、趾屈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肌肉萎缩,而且增强机体循环功能,避免影响日后下地行走。术后第2天在镇痛下协助患者联系双下肢直腿抬高训练,初次幅度可较小,以后逐渐加大抬高的幅度。术后12~14d拆线,4周后开始指导患者戴皮革腰围下床活动[7],行腰背肌锻炼,可增强腰背肌的动力,使肌肉韧带弹性恢复,维持脊柱稳定性,腰围佩戴4~6个月为宜[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中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术中经彻底减压、复位、坚强内固定及椎体间植骨融合,将会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KornblumMb,FischgrundJS,HerkowitzHN,etaI.Degenerative1umbarspondylolisthesiewithspinalstenosis:aprospectivelong-termstudycomparingfusionandpseudarthrosis.[J].Spine,2004,29(7):726-733.

[2]AsherMA,MinLaiS,BurtonDC,etal.Further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ScoliosisResearch,Society(SRS)outcomesinstrument[J].Spine,2000,25(18):2381-2386.

[3]陈仲强,金大地,吴闻文,等.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共识争议[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2):85-89.

[4]胡志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8):123,125.

[5]何忠.棘突间H形及横突间双植骨治疗腰椎滑脱28例体会[J].脊柱外科杂志,2004.2(2):102-103.

[6]唐天驷,钱忠来.腰椎崩裂和滑脱症[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1):5-7.

[7]张海波,王义生,等.后路环状融合术在腰椎滑脱症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9):657-659.

[8]苏培强,黄东生,李春海,等.腰椎滑脱症的外科治疗[J].广东医学,2004,25(4):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