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李恒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李恒纬

李恒纬

李恒纬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415001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5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组,术Ⅰ组患者以常规入路开颅,术Ⅱ组患者以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比较恢复良好率、骨窗疝发生率、再手术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术Ⅱ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术Ⅰ组,经t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Ⅱ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术Ⅰ组,骨窗疝发生率、再手术率明显低于术Ⅰ组,经X2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术对颅脑损伤患者效果确切,可提升恢复良好率,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减少骨窗疝发生率和再手术率,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扩大翼点入路术;颅脑损伤;神经功能;预后;影响

颅脑损伤发病率随着交通发展逐年升高,为常见头部创伤,可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丧失记忆和神经功能缺损,救治的关键在于血肿清除和失活脑组织的清除,降低颅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临床传统去骨瓣减压及常规翼点入路术效果欠佳,死亡率高[2]。本研究分析了扩大翼点入路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5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有明确颅脑外伤病史,CT检查确诊,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

根据治疗方式分组,术Ⅰ组患者25例,包括男女各为15例和10例;年龄15岁~81岁,平均年龄(45.12±11.23)岁;车祸18例、砸伤3例,坠落2例,其他2例。额颞叶脑挫裂伤并硬脑膜下血肿13例,弥漫性脑水肿2例,脑血肿并脑挫裂伤10例。

术Ⅱ组患者25例,包括男女各为15例和10例;年龄15岁~81岁,平均年龄(45.27±11.31)岁;车祸17例、砸伤4例,坠落2例,其他2例。额颞叶脑挫裂伤并硬脑膜下血肿14例,弥漫性脑水肿2例,脑血肿并脑挫裂伤9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情况等可比性高,不对结果造成干扰(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静滴甘露醇降颅压。

术Ⅰ组患者以常规入路开颅。术Ⅱ组患者以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仰卧位,头往健侧旋转,使患侧额骨颧突向上正对术者,将患侧肩部垫高,减少颈部张力。采取Yasargil翼点入路切口,根据CT结果适当进行弧形扩大。紧贴着颞肌固有筋膜对皮瓣进行剥离,并将皮瓣往前翻转至颞肌前四分之一处,将颞肌浅筋膜切开,随着头皮往前翻起,达到眶上缘,以保护面神经颞支。星状将硬脑膜剪开,外侧裂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为交叉点,将血肿和坏死脑组织清除,必要时行额颞极切除减压,术毕跟颞肌筋膜蓬状缝合,以更好减压,预防脑脊液漏。术后行额颞肌骨瓣复位,并在额骨瓣边缘钻3个小孔,用丝线和颅骨固定,术后放置软质硅胶管并减张缝合硬膜和颞肌筋膜骨膜。术后均给予脑组织保护药物,加强营养支持,改善微循环。

1.3评价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比较恢复良好率、骨窗疝发生率、再手术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总分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3]。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高[4]。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恢复良好率、骨窗疝发生率、再手术率属于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属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2.1恢复良好率、骨窗疝发生率、再手术率比较

术Ⅱ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术Ⅰ组,骨窗疝发生率、再手术率明显低于术Ⅰ组,经X2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恢复良好率、骨窗疝发生率、再手术率比较[例数(%)]

注:与手术前对比,#表示P<0.05;与术Ⅰ组手术后对比,*表示P<0.05

3.讨论

颅脑损伤患者常规入路开颅多用马蹄形切口,无法彻底暴露颅底,且基本不缝合硬脑膜,需咬出很多颅骨,术后可残留颅骨缺损,容易出现骨窗疝,导致脑组织功能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且去骨瓣减压后需再次修补颅骨,增加患者痛苦[5]。

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跟常规入路比较,优点较多:切口于发际内,不影响美观;可彻底暴露颞底和额底,并于直视下处理出血,容易止血,清除血肿和挫伤灶[6];骨瓣大,可达到充分减压效果,且有利于术中术后颞叶钩回疝的恢复,避免因急性减压引发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脑组织嵌顿和脑膨出;骨窗位置低,可充分将外侧裂池开放,消除脑肿胀组织对外侧裂血管的压迫,改善脑水肿;采用骨膜、颞肌筋膜进行硬脑膜减压缝合,可有效预防术后骨窗疝和癫痫发生,减少蛛网膜下腔积血[7-8]。

本研究中,术Ⅰ组患者以常规入路开颅,术Ⅱ组患者以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术Ⅱ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术Ⅰ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术Ⅰ组,骨窗疝发生率、再手术率明显低于术Ⅰ组,提示扩大翼点入路术对颅脑损伤患者效果确切,可提升恢复良好率,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减少骨窗疝发生率和再手术率,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秦有智,李根囤,赵建利等.扩大翼点入路手术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06-2807.

[2]竺永健,胡胜,马迎辉等.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对冲性颞叶脑挫裂伤85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12):2921.

[3]宋承明.扩大翼点入路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和预后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24(17):2601-2603.

[4]张继鑫.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3(23):139-140.

[5]郭凌志,曾群,杨佳宁等.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23(3):178-180.

[6]夏熙双,栗向军,吴星等.扩大翼点入路术在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2(18):91-92.

[7]胡正祥,杨魁元.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6):747-748.

[8]伍章华.扩大翼点入路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24(1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