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铁司机职业疲劳与其相关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浅析地铁司机职业疲劳与其相关影响因素

张腾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450000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速度如此迅猛的今天,地铁司机的安全驾驶作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地铁司机的职业疲劳对安全驾驶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以地铁司机的职业疲劳为出发点,浅析如轮班制度、工作环境、情绪波动等影响地铁司机职业疲劳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职业疲劳;轮班制度;工作环境;情绪波动

1引言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以及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不断加速,轨道交通已经成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而地铁司机是地铁列车的驾驶人员,因其特有的工作性质,其工作状态对地铁安全运营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地铁司机的职业疲劳,对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安全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

2地铁司机职业特点

地铁司机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劳动强度大

一是工作时间长,一般一列地铁列车由一名司机单独操作。大多数司机驾驶一个单程的时间约为75分钟,一轮班(包括夜班、中班、早班)大约需要驾驶12到16个单程[1]。

二是工作重复,运行单程时间长,操作动作单一反复枯燥,必须按规定执行高度标准化的作业流程。

2.2安全责任重

地铁司机是对列车故障及应急事件进行判断处理的第一责任人、也往往是现场唯一责任人。在日常行车中,既要做好对标停车,又要防止列车关门夹人夹物,还要时刻关注现场情况,必须眼、耳、手、心并用,瞭望进路、细听列车异响及广播播放内容是否正常等同时进行,肩负着上千名乘客的生命安全。

2.3要求标准高

一是理论知识要求高,一个合格的司机,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司机驾驶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精通车辆、信号、运输、土建等多方面的应急处理程序和专业知识。

二是服务要求高,列车在驾驶室通道门设有透明窗口,乘客可以直视司机室,具有全开放的公众性。因此司机个体的服务形象也代表了地铁的形象。

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才导致地铁司机较其他行业人员更容易出现职业疲劳现象,根据研究发现地铁司机职业疲劳的产生主要由三大因素影响,分别是:轮班制度、工作环境、情绪波动。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因素进行探讨。

3轮班制度对疲劳的影响

轮班工作制的突出问题是疲劳,疲劳不仅会造成司机的驾驶精力降低,还会威胁司机的身心健康,诱发事故的发生。其中作业时域的影响又是重中之重,作业时域的影响实质上是生物节律的影响。生物节律是生物体按照自身特定的时间表运动的规律,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体的生物节律是时间的函数,在一天中人体有其固有的最佳工作时间和睡眠时间,在不同的时刻生理机能所表现的活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人体的时问结构决定的。

图1体温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图l描绘了人体体温的波动规律[2],呈现了典型的昼夜节律特性。由图可知,人体体温在凌晨4时许最低,8时许迅速升高,此后上升缓慢,下午人体维持在高体温水平,入夜后下降速度加快。体温下降时,困意会逐渐袭来,体温升高时,人则会从睡眠中醒来。合理的轮班制度应遵循人体的生物节律,将作业时问安排在人体机能活力水平较高的时段。研究表明,作业者在夜班工作时的生理机能水平只有白班工作时的70%[1],凌晨2时为容易出现疲劳的时间,凌晨4时左右最为危险。早班和夜班的工作安排都破坏了人体的睡眠一觉醒节律,也导致司机体温周期发生颠倒,久而久之,造成司机疲劳累积。

4地铁工作环境

噪声和振动是地铁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地铁列车高速行驶、车站的广播声音、以及客流和机房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是地铁环境中噪声的来源。

噪声是一种令人烦躁的声音,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主要表现为体力严重下降,听力退化甚至导致职业性耳聋,我国已经把职业性耳聋列为国家职业病名单当中,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提别强烈的噪声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列车开动时车轮与钢轨间产生撞击所产生的振动,传递至地面、车厢、地铁司机会因接触振动而健康受到影响。经常长时间的振动会对人体构成危害。

5情绪波动对职业疲劳的影响

根据现场了解调研地铁司机的情绪波动主要由生活现状、职业压力以及管理因素所影响。

5.1生活现状造成的情绪波动

一是婚恋问题。青年婚恋是地铁司机群体中的较突出问题:一是地铁司机岗位多数是刚毕业就投身地铁的青年员工,青春期的情感波动很难控制;再者,受工作性质要求,这一群体中男性员工居多,工休的时间不固定,导致他们的交际圈较狭窄。

二是生活压力。地铁司机中外地员工较多,新员工进入城市生活中面临着高房价、高物价等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高生活成本压力。同时,由于全国陆续开通地铁,出现部分人产生回家乡置业、换岗的想法。

5.2职业压力形成的安全风险

一是安全压力。地铁列车在行使的过程中,需要司机不断确认前方信号、道岔及进路安全;停站过程中需要司机仔细确认空隙安全,避免夹人夹物;发生列车故障及应急事件时,需要司机熟练快速的解决或配合救援。因此,地铁司机刻肩负着巨大的安全责任,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进而影响安全驾驶。

二是频繁反复枯燥操作的作业流程,且整日面对昏暗的隧道,特别容易造成司机的身体疲惫、思想放松,甚至厌烦情绪,产生安全隐患。

5.3管理带来的情绪波动

一是岗位晋升方面。目前司机需要通过理论、实操、跟岗、师徒带教等一系列的学习实践,考试合格获得资格证并且在独立上岗后绩效以及月考成绩等指标达标才能进行晋级,周期较长,压力大。二是排班调班等工作安排造成的影响,如不规律排班等。另外司机公寓安排、管理不当也会导致员工休息时间不足,使得司机情绪受到影响,会带来安全隐患。

6结论

综上所述,地铁司机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容易受到轮班制度、工作环境、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职业疲劳,应该从人员管理、情绪疏导以及司机的心理建设方面进行研究,防治地铁司机出现职业疲劳。保证地铁司机的身心健康是对企业的生产目标负责,更是对千千万万乘客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源.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15(4):239—240.

[2]梁友信.职业心理紧张及其控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1:17(1):58-61.

[3]《1号线行车组织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