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胸痛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急诊胸痛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效果的影响

刘小梅

刘小梅

巫溪县人民医院急诊部重庆巫溪4058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胸痛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胸痛患者视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优化组与常规组(n=60)。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流程,优化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常规组患者,优化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组间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常规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反应8例,优化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数值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且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对其生活质量的早期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急诊胸痛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效果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数量较多,其护理的效果与护理的流程将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急诊胸痛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常见的症状包含急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急性心肌炎等等,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文章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胸痛患者视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优化组与常规组。基于数据比较的结果加以分析,现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胸痛患者视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优化组与常规组(n=60)。患者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在22min到58h之间,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62:58,年龄取值在23岁到76岁之间,年龄均数为(63.51±3.52)岁。优化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61:59,年龄取值在22岁到76岁之间,年龄均数为(63.36±3.66)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可以实施分组讨论(p>0.05)。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快速、简单为急诊胸痛患者进行分诊,第一时间实施抢救治疗活动,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相关生命体征[1]。建立静脉通道,实施氧气支持,且抽血实施常规化验。

优化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首先组织安排医务人员学习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对急诊护理操作的技巧、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等进行检查[2]。护士长可以对培训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计划。

在接到急诊之后,需要2min内初诊,第一时间与患者教书联系,为患者假期家属介绍治疗的价值以及配合治疗的重要意义等。平躺后快速输液,吸氧等急救处理,而后去仰卧位实施转运,建立静脉通道,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考虑是否应用除颤器抢救措施[3]。候诊区留置的胸痛患者,在其病情评估后优先治疗病情危重的患者,且基于患者年龄、症状发作时间、发展位置等进行信息的全面收集。根据患者胸痛的类别,判断是否存在高致死性因素,分析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各类不良问题且进行细致检测,避免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全面心电图检查基础上,还需要为胸痛患者实施血气分析、胸X片、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等相关检查,为患者实施病情的全面检查。基于胸痛的诱发原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急救治疗,且指导患者遵从医嘱,保证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实施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应用卡方与t值予以检验,差异性比较应用p值予以评价,p<0.05则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胸痛为急诊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主,患者多存在胸部不适、绞窄性疼痛等临床症状,且伴有呼吸困难、盗汗以及意识模糊等临床症状[4]。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及患者生命,故而加强胸痛患者的急诊护理干预方式研究十分必要。

常规急诊护理期间多比较注重医疗技术、医疗器械以及药品的相关研究,明确药品的应用方式,医疗技术的操作方式等等,但是对急诊护理流程的关注程度仍然不足[5]。在实际的护理期间,则可能会发生分工不够明确、责任落实效果不佳或者工作缺乏有序计划等问题,易于产生各类护理风险,也不利于现代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主要是在常规急诊科护理工作基础上,制定清晰的护理计划,从接诊、救治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积极开展护理人员的培训指导活动,增强其护理工作能力,保持风险防范意识。在最快的时间内做出反应,且为患者实施疾病的科学评估,对胸痛患者临床症状的早期治疗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需要积极与急诊胸痛患者交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等方式,为患者介绍胸痛发生的原因,治疗的价值以及主治医师的丰富工作经验等等。在细致交流与人性化关怀基础上,降低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基于数据比较的结果来看,相较于常规组患者,优化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组间差值比较证实了优化护理流程的价值,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抢救时间,为患者临床治疗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常规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反应8例,优化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优化护理流程的方式下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综合上述内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且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对其生活质量的早期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在急诊护理工作期间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国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8):153+155.

[2]刘慧.胸痛中心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对提高主动脉夹层病人治疗效果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7,31(31):4026-4028.

[3]项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48例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3):151+157.

[4]梁艺敏,蒋德贤,王桂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7,41(06):584-585.

[5]郝玉芳.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