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异常蛋白(TAP)检测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肿瘤异常蛋白(TAP)检测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裴志刚

裴志刚(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病理科116041)

【摘要】目的应用TAP检测系统分析其在乳腺肿瘤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经乳腺超声检查BI-RADS分级3-5级患者47名,均采用指端末梢血行TAP检测,分析结果,探讨其对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BI-RADS3级患者31名,阴性符合率93.54%;BI-RADS5级患者7名,阳性者5名,阴性者2名,阳性符合率71.42%。鉴于收集病例数量少,阴性、阳性符合率与实际可能有偏差,但是从结果可以看出,TAP检测在乳腺肿瘤诊断中具有很大的辅助诊断价值。

【关键词】肿瘤异常蛋白乳腺肿瘤辅助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181-01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经乳腺超声检查BI-RADS分级3-5级患者47名,年龄33岁至78岁,其中超声检查BI-RADS分级3级患者31名,超声检查BI-RADS分级4级患者9名,超声检查BI-RADS分级5级患者7名。

1.2方法: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TAP检测操作,在检测程序中,严格按质量体系的要求,做好全程质量控制,对受检者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进行登记、统计、分析。

2、实验过程

2.1制片采指端末梢血,推制厚薄均匀的血片3张,干燥后移置操作水平净化台内(温度20-25℃;相对湿度40-55%)约10分钟,使血片的温度和湿度达到工作条件。将凝聚助剂充分摇匀,用滴管垂直加在血片上,每张间隔均匀滴加3滴(每滴约50μl,液滴斑点直径10mm-12mm)。1.5h-2h待血片上凝聚助剂自然干燥(TAP与凝聚助剂反应的过程)后,在滴过度剂的地方形成圆形“斑点”,即标本制作完成。

2.2检测将标本置于图像分析仪之显微镜下,用4x平场消色差物镜,在显示屏上依次扫描观察血片标本的三个斑点,寻找特异形态的凝聚物。遇可疑图像转用高倍镜分辨。

2.3阴性图片呈雪花状、树枝状、树轮状或散沙状黑褐色小颗粒,无可见颗粒状凝聚物质。

2.4阳性凝聚物颗粒直径大于38μm,边缘较完整的椭圆形、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结晶样凝聚物。阳性凝聚物一般具有折光性,部分有中央淡染区,并有少量黑褐色颗粒存在;有的具有较强的折光性,中央较为透明;有的在凝聚物周围有褐色细小颗粒形成的弧形条带状,凝聚物与褐色细小颗粒之间有网结状花纹;有的凝聚物周围可见散在的黑色颗粒。

3、结果

超声检查BI-RADS分级3级患者31名,TAP检测阳性者2名,阴性者29名,经穿刺或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均为良性肿瘤,阴性符合率93.54%;超声检查BI-RADS分级4级患者9名,阳性者6名(经穿刺或活检病理诊断结果4名为恶性肿瘤,2名为良性肿瘤),阴性者3名,均为良性肿瘤;超声检查BI-RADS分级5级患者7名,阳性者5名,阴性者2名,经穿刺或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均为恶性肿瘤,阳性符合率71.42%。

讨论:肿瘤异常糖蛋白(Tumourabmormalprotein,TAP)是肿瘤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的一种糖链结构异常的糖蛋白和钙一组蛋白复合物,在肿瘤的生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可通过指端血液中检出。目前针对乳腺肿瘤比较常用的血清肿瘤标记物主要有血清CA153、CEA和TSGF等。血清CA153是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标志物,但其在早期乳腺癌的含量和阳性检出率较低,早期诊断意义不大。TAP是细胞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后表达的产物,TAP检测是基于基因水平上的改变,根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提供的5例癌前病变,TAP检测均为阳性。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提供的81例癌前病变和交界性肿瘤共检出阳性60例,检测灵敏度为74.07%,说明TAP检测可以在肿瘤早期被及时发现,符合恶性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诊治原则。CEA是由内胚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是一种癌的相关抗原,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针对于乳腺肿瘤来说,其敏感性为19.9%,照比TAP检测偏低。TAP检测以其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联合其他血清肿瘤标记物,可以弥补单项指标诊断的漏诊,完善了单项指标不足,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有显著提高,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岑连乔,施南峰,史汉祥等.TAP检测早期肿瘤的意义及来复宁对TAP阳性病例治疗效果观察[J].华东医药通讯,2003.14(5):18-20.

[2]崔熙.TAP检测和癌症的早期防治[J].华东医药通讯,2003,14(4):5-7

[3]曾贤铭等.血清九项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原发性肿瘤初步评价,中华肿瘤杂志,1993,15(6)427

[4]杨秉辉.癌症早期发现.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