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审美意识在素描教学中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审美意识在素描教学中的培养

闫宇

大庆技师学院黑龙江大庆163255

摘要:素描是视觉艺术中最基本、最简单的表现形式,也是绘画者必须掌握的绘画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法。学生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其审美和表达能力对其素描能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素描教学中注重于培养审美意识,强调审美意识和而不同、多点开花的观念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是密不可分的。学生一旦明白基础素描与艺术审美之间的联系,并主动去寻求拓展这种联系,那么任何一张素描都有较强的目的性和主观性。就能主观的去拓展绘画的意义和现实价值,从而运用于以后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去。

关键词:审美意识;素描教学;培养

引言

素描教学的改革不仅强调了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为基础,同样也强调了艺术审美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首先就要从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两方面着重入手。审美感受的能力就是学生在欣赏一项事物的时候可以通过自身的审美思维产生一种内心感受,当学生可以对一项事物产生一种内在和外在的情感认知就能逐渐转化为审美的感受能力。

1素描教学中培养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在素描教学中,素描教师不单单要传授学生素描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还应该在学生不断的描绘练习中,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视觉表现水平。素描不仅是客观事物的高度概括,还表达了客观事物的思想情感,为素描作品赋予生命感,充分体现素描的创作之美,使得欣赏者在观看的时候能够充分感受到客观事物的内在表达,并且内心受到一定的触动。因此,在素描的教学中,素描教师不可只单一的要求学生掌握素描的理论知识与技巧,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通过对素描对象的细微观察,提取素描对象的内在情感,以此与素描对象产生共鸣,这样的作品就具有了生命力。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影响着素描表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素描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学生在学习素描时,通常都是写实素描练习,学生对素描知识的理解相对较为机械化、理论化、简单化,对素描中的审美和表达没有很好的认识和理解。因此,作为素描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针对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开展素描练习,拓宽素描教学理念,积极的弥补传统素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素描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探索,以此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素描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素描教学实践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2.1明暗对比训练

素描中的明暗关系是素描独有的色彩张力,即素描中的色彩感,我们通常认为的素描的颜色缺乏,其实是一种刻板印象式的“误会”。中国传统画技中向来以“墨分五彩”为重要表现形式,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有记载“运墨而五色具。”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看似单一的墨,在浓淡重轻的不同运笔下,晕染出厚重、朦胧、清新、自然等无限的意境创造可能。而以单色调为主进行创作描绘的素描创作亦如此。

课堂训练前,教室可以先分析中外优秀作品中光与影在物体上的变化,明暗层次,使学生明白如何在画面中运用明暗色调,如何借助明暗色调进行情感表达;第二,利用具体物象做明暗色块间的区分描述联系,培养学生的直觉效果、敏感度以及如何精确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的能力;敏感度和如何精确运用绘画技巧来表达情感和思维;第三,通过以具体生活、通俗场景和自然风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命题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鼓励学生利用想象力来探索明暗在绘画技巧和情感表达上的可能;最后阶段,以学生自主创作为主要内容,以抽象的方式来完成明暗对比训练。

2.2个性创作训练

学生的个人素质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生活文化,成长背景和个人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计量的。对相同事物的看法、审美理解和联想思维也是林林总总,各有不同。教师在面对如此差异性的群体,单单用固定死板的模式来达到注重个性思维,真实表达的审美课程教学目的的完成已经跟不上当下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如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来达到学生艺术审美的完整教学,帮助学生以自身特点为依据建立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风格,已经成为当代素描艺术教学领域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瑞士画家伊顿曾在其初级教学课程中将学生分为理性的构成表现型、自然的印象表现型、精神的自我表现型三种类型,并根据个人特点、心理状态、情绪方法的研究,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才能和天分。在布置作业时伊顿同样针对三种层次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程作业,并最后布置一道能将三者的思维特点,情感方式联系起来的综合大作业,使学生在注重个性发展的同时,也兼顾综合发展。通过有效率的作业帮助学生自由发展,培养审美意识。同时他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发现美和生命力,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和情感表达的自由化,把审美艺术同人联系起来,同人的内心联系起来,强调以充沛的情感为动力,适当的表达方式为媒介,使各个造型因素达到完美的平衡,从而形成个性化的风格特点。他的理念对当下的艺术审美基础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此外,教师要从基础教学课程开始不断深化引导学生逐步探索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表达,并在日常的练习实践中加以摸索、运用及掌握;其次,对于因不当引导而导致审美意识缺失、麻木的学生单独设计作业、采用个别辅导的手段,使其走回以运用真听真看真感觉为表达基础的审美道路上来。

2.3材料使用训练

材料的运用和使用方法一直是中国传统素描教学的一大空白,同时材料运用的教学也不完备。如何能让学生在素描教学训练中建立学生对材料使用的框架:如何运用契合的材料,如何通过合理的媒介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更凸显主体,表达情感,传递自己的审美感受是一大重要环节。通过材料的材质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对于常见事物新鲜审美方式,培养其审美意识,在生活中自发自主的去发现灵感。

课堂训练中,首先让同学自由在课上分小组讨论,对于自然中常见的各类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做材料形态阐释,并每人抒发自己对该材料的审美感受和思维体验;第二,利用逐条命题的方式,以学生整理好的材质,让学生依据不同材质的物理特点综合拼贴,进行艺术创作,以具象练习的方式循序渐进为接下来的训练奠定基础;第三,使学生默画预先分类的某一材料;最后,允许学生选择自主选择小组展示方式,挑选适当的材料进行表达,自由创作想表达的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描表现能力。作为素描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陈旧、落后的素描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素描课堂教学方式。在素描教学中,素描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素描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素描技巧,还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表达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素描绘画时,可以很好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素描作品中,以此使得其素描作品更加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并使得观赏者感同身受,深切的感受到素描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情感。

参考文献:

[1]申大鹏,白羽.创意表现素描教学新探[J].美术大观,2017(09):144-145.

[2]梁东海.关于高中特长生静物素描的教学探讨[J].戏剧之家,2017(17):193.

[3]余泽洋.从增强认识和理解的层面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9):129.

[4]赵金霞.美术专业素描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