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其他病变超声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肠道其他病变超声表现

罗守娟

罗守娟(黑龙江省医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3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054-02

【摘要】目的讨论肠道其他病变超声表现。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超声检查无法辨认肠壁的结核病灶,仅能显示浆液性渗液形成的腹水;腹水中浆液纤维蛋白性炎构成的粘连纤维条索,粘连性肿块;反应肠壁增厚、肿胀、充血时血流的增多。故超声所见均为非特异性的间接征象,病因分析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腹膜后肿块在腹主动脉之前,肠系膜上动脉弓形向前移位,两血管夹角增大,注意与腹腔淋巴结区别。发现腹部淋巴结肿大的各种表现,应结合病史与其主要疾病判断其性质,属炎性或肿瘤转移。

【关键词】肠道其他病变超声表现

肠结核、肠粘连

【病理与临床概要】

1.肠结核消化道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病,肠结核为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好发回盲部,具有渗出、增生、变质3种变化,分溃疡型和增生型。增生型病变为结核杆菌与周围的细胞形成的结核结节,中心有干酪性坏死,数个结核结节融合,肉眼可见粟粒大小,突出组织表面。渗出型病变为病变进展,组织局部充血及渗出,表现为浆液性炎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渗液中有结核杆菌。变质性病变在渗出和增生性病变的基础上干酪性坏死,质地较实,干燥易碎,不透明似奶酪,可发生软化和液化。肠壁和肠系膜淋巴结的结核性干酪性坏死,可蔓延至腹膜,引起结核性腹膜炎。

2.肠粘连结核性病变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愎膜与基底膜损伤,炎症渗出纤维蛋白原析出,数小时后产生纤维蛋白性粘连,局部缺血。新生血管向缺血部位生长,形成腹膜或肠腔粘连,可使炎症局限,或为缺血组织提供侧支循环慢性腹膜炎,纤维素性及浆液纤维性多继发于急性腹膜炎后引起的肠粘连,肠管可粘连成团块,肠管功能障碍造成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伴有腹水。慢性局限性腹膜炎,如肝、脾周围炎及女性盆腔炎较常见。

发热、盗汗、腹痛,右下腹及脐周多压痛并可触及肿块;伴腹水。腹泻每天3~5次,与便秘交替。患者有肺或其他部位结核病史。

【超声表现】

1.肠粘连肿块肠管粘连的肿块回声杂乱伴增强条索,边界不清。肠壁增厚、肿胀、充血,血流增多,动、静脉网状交叉或沿肠壁而行;与深部肠系膜动、静脉相通。动脉流速41~21.6cm/s,RI0.79降低,静脉7~12cm/s。肠壁明显增厚时,层次增多呈洋葱皮样,浆膜中强回声不规则,肌层厚0.6cm,黏膜下层低回声似双层厚,0.5~0.7cm,血管粗,血流多。严重的肠粘连可引起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

2.腹水腹水的液性无回声流动性小,其间多处可见高回声的粘连纤维条索、杂乱的搭连于肠管间或肝脾等脏器与腹壁间,此时腹水则为局限或包裹性。超声检查肠粘连肿块或结核性腹水与其他病因所致的团块或腹水为非特异表现,必须密切结合病史、症状分析病因。

3.肠腔内积气呈动态漂动气泡的强回声伴声影,探头轻轻推压肠管,可通过肠腔,缓慢排散。肠蠕动急促时气泡可沿肠管快速顺行,粘连肿块中的肠腔内气泡可逆流或形成漩涡。

4.超声肠镜检查急性肠炎样改变,肠壁1~3层,尚可见部分模糊,黏膜糜烂1~2层缺损,3~4层界限不清;溃疡形成1~4层缺损1-5-63),周围各层界限不清;增生结节表面高低不平,呈中高低混合回声。狭窄时黏膜下层较肌层厚,类似克隆病。

【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无法辨认肠壁的结核病灶,仅能显示浆液性渗液形成的腹水;腹水中浆液纤维蛋白性炎构成的粘连纤维条索,粘连性肿块;反应肠壁增厚、肿胀、充血时血流的增多。故超声所见均为非特异性的间接征象,病因分析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肠损伤

【病理与临床概要】

腹部脏器中小肠受伤的机会最大。较严重的肠穿孔肠内容物外渗,血管破裂腹内出血。较轻的损伤,肠壁挫伤,充血。腹腔内炎症、创伤、出血、血块、异物及机械性、化学性损害造成腹膜与基底膜损伤,炎症渗出纤维蛋白原析出,形成腹膜或肠腔粘连。

【超声表现】

1.腹部撞伤后肠穿孔、血管破裂腹内出血,超声显示肠管间、腹腔内游离的液性无回声区。肝脾前出现气体强回声。腹痛显示腹壁外有游离积液。

2.腹部血肿形成伤后2周血肿内部大部分不均匀絮状低回声,近边缘不规则中高回声,有小血管内径0.29cm彩色充盈,彩色血流。

3.肠壁挫伤伤后超声显示肠壁充血、增厚、粘连,动静脉血流增多,进入肌层、黏膜下层,肠系膜根部血管旁淋巴结增大并有彩色血流。

肠系膜上、下动脉移位

腹部炎性肿块、腹主动脉瘤呈囊状扩张及胰头、腹膜后肿瘤等;彩超检查肠系膜上、下动脉可因肿块、动脉瘤的存在使血管移位,弧形抬高。腹膜后肿块在腹主动脉之前肠系膜上动脉弓形向前移位,两血管间距增大至2.5cm。

肠粘连、肠挫伤、炎性肿块、腹部淋巴结肿大及肠系膜上、下动脉移位等病例,有腹痛或腹块、手术、外伤及腹部慢性病史;彩超仔细检查可显示肠管形态异常,肠壁彩色血流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粗、增多血流动力的变化。当粘连与肠管形成锐角时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粘连带压迫血管、肠粘连团块及肠壁瘢痕性狭窄等均可引起肠梗阻。

腹部淋巴结肿大

【病理与临床概要】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由于结核、淋巴结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腹腔内淋巴结转移。幼儿或年轻人有时回盲部发生原因不明的腹部疼痛及压痛,局部淋巴结多不易触及;常疑淋巴结炎。

【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中腹部、回盲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周围,肠系膜上、下动脉根部或紧贴肠壁;显示肿大结节呈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内部偏中心淋巴门回声稍增强,边界多清楚或包膜完整。动、静脉血流红、蓝色由淋巴门进出,流速较低。

腹部恶性肿瘤,腹腔内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可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前后、两侧,肠壁或肠系膜,见圆形低回声结节,包膜多完整,微细血管的彩色血流进出淋巴门。多个淋巴结转移可成群、成串、相互融合成团;低回声结节内彩色血流丰富。

【临床意义】

腹膜后肿块在腹主动脉之前,肠系膜上动脉弓形向前移位,两血管夹角增大,注意与腹腔淋巴结区别。发现腹部淋巴结肿大的各种表现,应结合病史与其主要疾病判断其性质,属炎性或肿瘤转移。

参考文献

[1]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1996.

[2]焦明德,田家玮,任卫东.临床多普勒超声学.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