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陈学军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省绵阳市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就我科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收治的5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13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6例进行分析,根据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并进行总结和讨论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的总有效率95%,急性心绞痛的总有效率86%,急性左心衰竭的总有效率91%,主动脉夹层的总有效率83%,急性肺栓塞的总有效率100%。讨论:心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大,在临床过程之中更应注意及时处理有效的治疗,才能缓解患者的痛苦,改善医患关系,提医疗技术水平。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治疗

心血管疾病根据发生的快慢程度可以分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血管疾病2种,其中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心绞痛、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和主动脉夹层,这些往往和患者动脉硬化有关。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死率也是不断升高。因此我们重点对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观察取得较好的治疗方法。就我科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收治的5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之间收治的5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13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6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7岁到66岁之间。这些患者中12例合并贫血症,29例高血压,剩余患者不存在合并症状。

1.2患者临床症状

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当患者处于情绪剧烈波动或者过度劳累的状态之下的时候,心脏会出现压迫性的疼痛感,而且疼痛感在经过休息之后会得到缓解,另外服用硝酸甘油也可以缓解疼痛。急性心梗死患者通常会在一天之内不定时的出现心律失常和心绞痛,而且疼痛剧烈,持续较久。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则是突发性呼吸困难,面部扭曲、恐惧,而且难以消除,并伴随咳嗽不止,焦躁不安,甚至白沫从鼻腔喷出,脉搏下降、血压降低、出现休克等严重的现象;急性肺栓塞患者呼吸困难和胸痛,发生率均达80%以上。胸膜性疼痛为邻近的胸膜纤维素炎症所致,突然发生者常提示肺梗塞,慢性肺梗塞可有咯血,晕厥常是肺梗塞的征兆。

;主动脉夹层患者则会表现出突发的、胸背部、剧烈的撕裂样疼痛,严重时会出现心衰、晕厥甚至猝死,多伴随高血压。

1.3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够尽可能的治好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先采取扩张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纠正心律失常、注射镇静剂、调整血容量、小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氧气、缓解患者疼痛等常规治疗措施,然后静脉注射尿激酶,首次注射控制在50万U左右,30分钟之后注射100万U,同时还应该给予患者肠溶性阿司匹林300g,并于患者腹壁处注射4000U低分子肝素,严重者应该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对急性心绞痛患者,我们首先给予消心痛、亚硝酸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来消除患者的急性症状,然后对患者进行扩冠,减轻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性硬化使血液流通,使用疏通血管的药物进行静脉滴定,如果患者还存在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则应该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来使患者血压平稳,如果是贫血则应该纠正使用含铁食物和药物等。

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首先让患者双腿成自然放松状态下垂,然后给以患者血管扩充,注射强心剂、利尿剂、镇定剂等,使患者症状缓解脱离危险。然后进一步采取具体措施。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先采取控制血压、缓解疼痛,通常采用降压的硝普钠,镇痛的吗啡等,而对情况危急的患者,我们往往直接给予急诊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急诊手术等来抢救。一旦患者病情稳定,我们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不同的手段,目前主要采取微创腔内治疗。

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首先维持患者的通气顺畅,严重者给予呼吸辅助治疗,并给与吗啡镇痛,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无创通气治疗、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

1.4评价标准

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静息状态下,心脏压力和心电图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单击此处输入日期。改善,静息状态下,心脏压力和心电图明显得到恢复和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测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或者加重。

2、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总有效率95%,急性心绞痛的总有效率86%,急性左心衰竭的总有效率91%,主动脉夹层的总有效率83%,急性肺栓塞的总有效率100%。

综上所述,心血管患者其病死率高;必要时应持续有效心电监护,抢救过程中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正确使用心血管方面药物;及时有效的保证治疗效果,并提高治疗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小秋,司艳华.6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1):120

[2]周凌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27(30):133-136.

陈学军,男.1963年6月,四川省蓬溪县,本科,主治医师,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