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族地区花婆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浅谈壮族地区花婆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石丽璠

石丽璠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经济管理系广西桂林541006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5-0000-01

摘要:花婆信仰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传统文化中不应被忽视的一部分。本文在对壮族地区花婆信仰文化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对其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意义,可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市场营销等手段进行推广。

关键词:壮族地区;花婆信仰;文化旅游

一、壮族地区花婆信仰概述

在壮族民间,至今仍保存着一种形态古老、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花婆信仰和崇拜习俗。“花婆”系汉语称谓,也有的地方称为“花林圣母”、“花王圣母”、“婆王”,壮语称为“布伢”,原意是指老婆婆、老祖母。

花婆信仰源于原始社会的花图腾崇拜,据壮族民间传说,最早的人是由花变成的。始祖母姆六甲是从花丛里走出来的,她掌管着人类生育繁衍的花园,专门为妇女赐花送子,人们尊之为赐花婆婆。传说妇女们怀孕生育就是花婆赐予花朵的结果,花婆赐予红花就生男孩,赐予白花就生女孩。[1]

作为生育女神,花婆在壮族民间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影响巨大而深远。至今花婆信仰仍然存活于壮族地区的民间社会,在广西的左江、右江、红水河流域的广大壮族地区,许多壮人家里都立有专门祭祀花婆的“香花炉”,保留着向花婆求子、请求花婆保佑健康的习俗。正如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说的那样:“花婆信仰在壮族特别‘深入人心’,从民众接受的角度看,其影响要比近几年宣传得火热的布洛陀还要大。”[2]

在每年的花婆诞日(各地方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各村都到庙中举行隆重的祭拜活动。人们筹办鸡、鸭、猪肉等食品或纸钱、香烛等,到庙中祭祀花婆,祈求得到花婆的庇佑。花婆庙是各地壮族民间花婆信仰文化的主要载体,在许多壮族乡村或城镇都可见到,其中尤以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寺山乡的鳌山花婆庙最为著名。鳌山花婆庙每年在花王节(三月初三)和花婆诞日(农历六月六)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届时周边以至广东一带的群众纷纷慕名前来祭拜,有祈求生育的、有希冀小孩平安健康的,还有求福、求财的、求好运的,在善男信女们的眼中此时花婆俨然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

二、壮族地区花婆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社会意义

1.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民间信仰在我国社会根基深厚、影响广泛,近年来日益活跃,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深切关注和诸多思考。人们意识到民间信仰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维护与破坏、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因而如何积极挖掘和发扬民间信仰文化的积极内容,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壮族地区的花婆信仰,在保护妇女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花婆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使愈来愈多的人意识到妇女在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现代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有利于信仰文化的传播交流

花婆信仰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传统文化中不应被忽视的一部分,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直接接触花婆信仰文化,在今后将或多或少地向其他人提起,从而达到广泛的传播效果。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如毛南族、仫佬族,皆尊奉花婆,而越南的侬、岱民族也认为花婆支配着人间的生育大事,可见花婆信仰并不仅仅存在于壮族地区。此外我国与花婆一样掌管怀孕生育的还有送子观音(民间普遍供奉)、床神(我国南方又称“公婆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在我国北方地区供奉较多)、金花夫人(主要在广东省供奉)、注生娘娘(在台湾地区普遍供奉)等众多神灵,在花婆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能使其他具有同样或类似信仰地区的游客感到非常亲切,进而加强了相关信仰文化的传播交流。

(二)经济意义

1.有利于旅游收入的增加

众所周知旅游业对于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各地区都积极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花婆信仰文化现今并没有为世人熟知,如果能较好运用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知、求解的心理,进行适当的开发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出于求子或求吉利的心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购买一些花婆信仰旅游商品,如小的花婆像、福袋、红绸带等等,供自己使用或者赠送亲友.

2.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上不少有识之士不乏投资的资金,只是缺乏投资的机会.当其意识到了花婆信仰文化旅游潜在的巨大商机,在旅游资源地进行投资、开辟新的发展空间过程中,也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说交通业、饮食业、工艺制作业等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三、壮族地区花婆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随着文化旅游热的兴起,民间信仰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已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3]壮族地区的花婆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为避免开发走入误区,政府应该加强开发前期的科学论证和规划工作,防止低水平、盲目开发;要制定相应的法规管理条文,使其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要加强交通设施建设以及旅游点周边环境的建设,改善整体旅游环境;提供各种招商机会,在举办商务洽谈会时,为花婆信仰文化旅游开发招商提供一席之地。

(二)深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花婆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用适当的形式加以塑造和表现。一方面借助花婆民间信仰中围绕神灵所形成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这些内容对人自身之外的世界有着丰富的想象,容易引起人们的审美联想、丰富其审美享受,对一般游客具有很大的魅力,同时关于花婆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为地方旅游形象的策划和导游词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其知名度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基于花婆庙会在民间影响较大,日益受到当地政府、旅游开发者和大众旅游者的青睐。

(三)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可以考虑结合实际开发与花婆信仰有关的歌曲、舞蹈、戏剧、工艺美术品等多种文化产品,以此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层次,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比如将花婆信仰活动中的歌曲(如《求婆歌》、《还婆歌》等)或祭祀仪式进行一定舞台开发,形成系列化的舞台节目,让游客在观赏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花婆信仰文化;同时可以对信仰类工艺品进行市场开发,使其成为旅游纪念品。

(四)注重旅游产品的营销

1.借助书籍、宣传画、宣传册、光碟进行营销。政府可组织进行地方志书编撰,其中加强对花婆信仰文化的介绍,同时征集学术界关于花婆信仰的研究论文,编撰成书出版使更多的学者对此信仰文化关注和研究;将花婆信仰相关文化活动做成宣传册或者光碟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

2.借助网络、新闻媒体进行营销。可以专门建立一个花婆信仰文化研究网站,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传到网上,供社会公众观赏浏览以及交流讨论;同时可以利用其他网络和新闻媒体,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辐射面广的优势将花婆信仰文化向外界展示,以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覃彩銮.壮族“花婆”信仰的民俗学考察[A].李富强.中国壮学(第二辑)[C].北京:民族出版社[M],2006:293.

[2]彭谊.壮族花婆信仰与佛道思想的文化叠合[J].学术论坛,2009(1):158.

[3]秦海燕.试论民间信仰文化与旅游开发——基于广西灵川县长岗岭村民间信仰的调查[J].柳州师专学报,2009,24(5):133.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社会科学基金申报立项项目(2009LJG02);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911LX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