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PICC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徐兰香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PICC门诊上海200060)

【摘要】目的:探讨PICC在胃肠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2013年—2015年80例胃肠肿瘤患者均给予PICC置管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置管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有73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91.3%),经PICC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时间(24.15±5.73)d;无空气栓塞、导管破裂、心律失常及死亡病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漏药1例、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9例,且不同时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可为患者围术期康复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不同时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尽相同,需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PICC;胃肠肿瘤;肠外营养支持;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268-02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是指经由静脉途径提供病人所需各类营养元素,使患者在无法经消化道进食的情形下获得身体所需营养成为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绝大多数患者的周围静脉可耐受常规的肠外营养液[1],但因其管径较小,加之胃肠肿瘤患者可能经过了多次的化疗与输液,使得周围静脉对营养液的耐受程度降低。近年来我们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PICC)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并发症更少,患者耐受性更好,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015年我院80例胃肠肿瘤患者,均因中重度营养不良、严重应激、严重并发症而消化道不能维持营养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33~76岁,平均(61.57±7.35)岁。

1.2护理方法

本组患者置入PICC导管输注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液,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TPN液配方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进行调整,由配液护士于超净台内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原则按加药顺序完成配制,配制好的营养液原则上当日配制当日使用,暂时不用时需4℃低温保存。输注营养液时保持匀速,避免时快时慢,加强巡视,保证导管接头牢固,以防输液中断或出现空气栓塞。更换营养液之前用0.5%碘伏浸泡导管和输液器接头处30min,对穿刺部位敷料进行更换。治疗过程中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外营养的必要性和优势,减轻其紧张、恐惧等心理顾虑,更好地配合治疗。治疗期间,护士对液体出入量进行准确及时的记录,防止发生体液平衡紊乱。

1.3观察项目

观察本组患者置管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2周为界限划分PICC置管TPN支持治疗的短期与长期[2],对比分析各时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73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91.3%),7例经2次穿刺置管成功(8.7%);经PICC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时间10~61d,平均(24.15±5.73)d;无空气栓塞、导管破裂、心律失常及死亡病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漏药1例、感染1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9例,其中6例机械性静脉炎和1例导管堵塞、1例漏药发生在输注TPN液2周之前,1例感染、8例导管堵塞发生在输注TPN液2周以后,不同时间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不同时期PICC输注并发症情况对比(n=80)

3.讨论

胃肠道肿瘤患者能量与营养消耗增加,又因多种因素使得经胃肠道摄入营养与能量的途径受到极大限制,易引起严重营养不良。虽然绝大多数患者周围静脉对于常规配方的胃肠外营养液可以耐受,但因其管径较小,液体流速慢,加之一些患者可能经过了多次的化疗与输液,使周围静脉对营养液的耐受程度降低。中心静脉则管径大,液体流速较快,经其输注营养液被血液稀释的速度较快,可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不易受到输注速度和浓度的制约,不必反复穿刺静脉,PICC置管具有操作便捷,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胃肠道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是纠正机体营养不良状况、提高免疫力与耐受力、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研究显示[3],良好的护理对于降低PICC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给予80例患者PICC置管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其中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1.3%,经PICC行TPN支持治疗(24.15±5.73)d,无1例空气栓塞、导管破裂、心律失常及死亡病例。漏药、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合计21.25%(17/80)。同时我们观察到在PICC输注TPN液的头两周和两周之后,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PICC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可为患者围术期康复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不同时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不尽相同,需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彭娜,江晓林,李显敏.恶性肿瘤患者经PICC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7,36(20):2073-2074.

[2]江华,陶晔璇,等.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操作规范、肠外营养支持规范[C].“营养支持的概况与进展”分论坛暨浙江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成立大会,2007.

[3]张立群,刘晓洁,等.经PICC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60例护理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12):112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