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的有机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探析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的有机保护

许霞

许霞(北安市国土资源局黑龙江黑河164000)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一、城镇建设面临的土地资源危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和十分宝贵的财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土地问题尤其是耕地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进入一个高峰时期。土地作为城镇建设的承载基地,又随着城镇的发展不断受到蚕食,特别是中、小城镇,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城镇规模急剧膨胀,土地大规模向城镇用地转化。在全国,由于城镇建设量大面广,方兴未艾,老城镇不断向外扩展,新建城镇拔地而起,每年用于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多达850万亩。近年来我国城镇开发区多达9000余个,占用土地3万km2之多,但往往圈地后被闲置“开而不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再加上很多中小城镇,在城镇建设中不切实际地贪大求荣和盲目攀比现象,对土地潜力开发不够,土地利用效率低,这就对我国本已匮乏的土地资源构成极大冲击。因此,合理城镇建设规模,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注重城镇的内涵开发,实施总体调控,大力保护环境,将是推进城镇建设及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之路。

二、形成城镇建设的土地资源保护机制

(一)确定城镇建设的可持续之路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战略思想,是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Bruntland)夫人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委员会上所作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调查报告中提出的。报告提出:我们的发展要保持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这无疑也应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其指导意义表现为这几方面:

1.发展与限制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就我国而言,发展是主题,是第一位;但我们目前的发展,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城镇建设,都不能走“竭泽而渔”的道路,必须顾及后代的发展和我国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

2.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是协调统一的。寻求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保证社会公正、经济高效增长和环境技术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唯有如此才能追求社会进步和生活品质的改善。

3.保护环境资源和促进发展是不可分开的。保护环境无疑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环节,离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保护环境也将丧失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建设立足的是全局利益,在制定城镇发展决策时将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好各因素,尤其是土地资源因素,并从宏观上对城镇建设规模进行控制,避免土地资源浪费,调控好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快速发展的城镇建设矛盾,从而保持了城镇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机发展。

(二)合理城镇建设规模

城镇规模指的是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但是,用地规模一般随人口规模而变,故而城镇规模通常以城镇人口规模来表示。而所谓的城镇合理规模,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城镇的发展规模必须符合城镇的发展规律与环境容量的要求,因此,从本质上说,城镇合理规模实质上是城镇相对的合理规模。城镇合理规模确定,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有着积极意义。城镇规模过小,导致城镇拥挤、居民生活条件恶化、环境质量下降、城镇服务和能源等的供给不足,不但影响居民的正常工作、学习和娱乐,而且还严重阻碍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城镇规模过大,既浪费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又增加不必要的设施投入,架子过大,增加城镇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环境压力,最终也将反过来抑制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城镇建设合理规模是土地资源保护的一个首要问题,是保持城镇与土地资源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研究城镇合理规模时,必须考虑影响城镇合理规模的因素,即区域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考虑区域因素,就是根据城镇区域的理论与方法,从区域的条件与经济社会生态条件等客观要求出发,分析区域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在明确城镇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发展的合理规模;经济因素方面,因为城镇是一个复杂系统,其经济性很强,布局不合理,经济结构不协调,发展规模偏大或偏小,都将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城镇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也影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三)城镇合理规模方法

城镇建设要从宏观上实现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除了选择正确的用地发展方向外,最重要的则是合理城镇规模,将土地资源从“量”上进行控制和保护,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城镇合理规模

有以下几种方法:

1.回归分析法通过对影响城镇发展的因素分析,建立城镇规模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模型,从而确定城镇规模。

2.区域分析法根据经济地理学的理论,通过区域城镇体系的规模分布结构推及某一城镇的规模。

3.经济规模法根据城镇化的理论,利用福雷斯特城市动力学模型或达托罗的人口移动模型来预测城镇发展规模。

4.城镇综合增长实力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发生转换,城镇发展的动力为投资环境吸引力和城镇经济系统本身的增长能力,通过对城镇发展动力的分析预测城镇规模。

5.类比法通过与发展条件和性质相似的城镇的比较,由另一城镇的发展规模推断要预测的城镇规模。

6.环境容量法利用门槛理论,通过环境容量与人口等因素预测城镇规模。

以上几种确定城镇发展合理规模的方法为我们量化确定城镇发展合理规模,从城镇宏观决策上保护土地资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是,这些方法由于理论基础和考虑角度不一,故而存在着一定的适用范围。我们在确定城镇建设合理规模时,只有从城镇本身实际出发,采用适当的方法预测,通过多方法串联使用,综合对比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准确的城镇建设合理规模。

三、结语

土地资源一直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大量的土地,使我国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保护土地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是从城镇规划角度出发,就如何在城镇规划中保护土地资源进行探讨,然而土地资源的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城市学、地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各种学科体系,因而本文对城市建设中土地资源的保护只是一个层面的浅析,它只是整个土地资源保护研究的一个组分。即便是一个层面的研究,也还有待于后来者不断深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