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证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中医辨证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证经验

刘海云

(潍坊市潍城区于河卫生院;山东潍坊261057)

【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治疗的临证经验。方法本次32例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显效者有19例、好转者有11例、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随访6个月无死亡者,再次入院率为3.13%。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和再次入院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8-0409-01

随着心脏疾病的发展,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主要呈气促、胸闷、心悸等表现,通常在活动过后病症会加重,若患者经过多种方式、长时间治疗,病情无改善,并且继续加重,则演变成难治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是其特点。我院为了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围绕中医辨证治疗展开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相关临证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32例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纪最小66岁,最大87岁,平均年纪(71.2±5.3)岁,患病时长1-10年,平均(5.2±1.5)年;所有患者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并知晓本次实验研究,自愿签订书面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病症实施常规性西药治疗的同时,再给予中医辩证治疗,自拟药方为:30g丹参、15g红景天、30g龙骨、15g当归、40g黄芪、15g茯苓、20g泽泻、15g葶苈子、15g京半夏、10g人参、20g党参、15g炙甘草、20g桂枝;若患者阴虚,增加20g麦冬、15g沙参、10g五味子;若患者失眠、心悸,增加20g麦冬、30g夜交藤;若患者胸痛、胸闷,增加10g薤白、10g瓜蒌壳。以上诸药清水煎煮,每次剩至200ml药汤,每剂煎煮3次,并将三次药汤混合,每天服用3次,共计服用30天。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无效:发绀、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表现无显著变化,且NYHA心功能等级无改变,6min步行距离<150m;有效:症状表现有所缓解,NYHA心功能等级改善1级,6min步行距离≥150m;显效:症状表现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等级改善2级以上,6min步行距离≥300m。总有效率=(1-无效/总例数)×100%;同时,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死亡和再次入院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率(%)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时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评定

所有患者中仅有2例无效,显效的有19例,有效的11例,总有效率为93.75%;6个月内无治疗期间死亡者,1例再次入院。见表1

表1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评定(n,%)

2.2典型病例

患者,男,69岁,胸闷8年有余,近一年出现下肢浮肿、气促、心悸等症状,于2017年7月14日来我院就诊。入院8年前开始,活动强度增大后,会胸闷、心脏区域有压榨、疼痛感,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休息后便可恢复症状。一年前开始在活动后除胸闷、疼痛等症状外,增加下肢浮肿、气促、心悸等表现,夜晚睡眠时会出现间歇性呼吸困难,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经过西药治疗半年病情有所好转,近期病情再次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颜面浮肿、面色苍白,半卧姿势呼吸困难,苔白腻、舌淡略青、尺脉沉弱、寸脉浮滑略数,辅助检查:射血分数值(EF)为34%,缩短分值(FS)为15%,最终西医诊断为“难治性心力衰竭”,中医诊断为“阳虚水泛、气虚血瘀”。治疗方案:正常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强心剂等西药,再服用以行气利水、温阳益气、补虚通瘀为主的中药汤剂,一周后患者气促、胸闷等症状有所改善,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了发作频次,夜晚间歇性呼吸困难明显好转,病情较为稳定,继续院外服用中药30天后,经检查EF增长到47%,FS增长到24%,6min步行距离>300m,NYHA心功能等级降至Ⅱ级,经过6个月的随访,病情控制效果理想,无再次入院。

3讨论

老年人最容易患上难治性心力衰竭,由于本身机体功能减弱,加之容易合并多种疾病,提高了心力衰竭的治疗难度,致使治疗无效、反复发作,不仅难以改善生活质量,还容易加速死亡。患者常伴随尿少、下肢浮肿、腹水、胸腔积液等,使用常规的西药进行利尿处理,容易造成水电解质失衡,还容易损耗正气,所以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而祖国医学认为,病发是由于心气不足,久治不愈造成心肾阳虚、阴湿聚集、气滞血瘀,饮停胸胁则腹水、饮溢肌肤则水肿、水气凌心则心悸,在治疗中当以温通阳气为主,以改善心脏功能。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具有补气活血、温阳利水功效的中药汤剂治疗,30天后显效者占比59.37%,有效者占比34.38%,无效者占比6.25%,总有效率高达93.75%;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无死亡者,仅1例再次入院,发生率为3.13%。由此可见,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辩证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发绀、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究其原因是,本次研究所用药方中,龙骨、炙甘草具有安神、养心、定悸效果,京半夏具有祛痰燥湿效果,红景天、丹参当归具有养血、散瘀效果,泽泻、茯苓具有消肿利水效果,黄芪、党参、人参具有升阳益气效果,葶苈子、桂枝温阳利湿效果;另外,现代医学认为,该药方中当归、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抗血栓作用,泽泻、茯苓能够消肿、利尿作用,葶苈子具有强心、利尿作用,黄芪、党参、人参能够提升身体机能,所以也符合西医扩张血管、利尿、强心等治疗理念。

综上所述,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和再次入院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媛,毛秉豫,韦汉文.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慢性心衰辨证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6):474-477.

[2]王永霞,朱明军,李彬.急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及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8):3569-3572.

[3]张敏,赏永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48例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5):163-163.

[4]周义萍,杨明高,曾文卫.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3):2021-2023.

[5]周睿.中医辨证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证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86-87.

[6]殷庆梅,张琪.中医辨证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2).

[7]张立,唐茂清.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9):503-504.

[8]鲍勇.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179-181.

[9]王跃蕊.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6).

[10]亓树国,尚凤翠.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98例临床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65-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