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哈尔滨欧式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3

解放后哈尔滨欧式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刘德海王东波

刘德海王东波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哈尔滨早期城市的发展,因沙俄兴建中东铁路而起,客观上成为了沙俄铁路附属地和殖民城市。日俄战争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哈尔滨。由此,哈尔滨早期的建筑呈现了欧洲古典主义以及近代各个流派的建筑艺术。新中国建立初期,受前苏联式建筑的影响,产生了大量的斯大林式建筑。“文革”时期,哈尔滨独特的宗教建筑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哈尔滨出现了大量现代建筑,稀释了哈尔滨传统的欧式建筑风格特色。改革开放以后,哈尔滨开始了城市的历史建筑和街区的普查、保护和利用工作,主要经历了初始阶段、综合整治阶段、整体保护与利用阶段与全面发展四个阶段。

关键词:解放后;哈尔滨;欧式建筑;保护;开发利用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Harbincity,duetotheconstructionoftherailwayintheMiddleEast,HarbinbecametheRussianrailwayaffiliatedtocolonialcityobjectively.AftertheRusso-JapaneseWar,theworld'smajorcapitalistcountriessuccessivelyinHarbin.Thus,HarbinearlyarchitecturalpresentstheEuropeanclassicalandvariousgenresofmodernarchitecturalart.BeginningofthefoundingofnewChina,bytheinfluenceofSovietbuilding,producedalargenumberofStalinistarchitecture."Culturalrevolution"period,Harbinuniquereligiousbuildingsindifferentdegreesbythedestruction.Afterthethirdplenarysessionoftheeleventh,Harbinemergedalargenumberofmodernarchitecture,dilutetheHarbintraditionalEuropeanstylearchitecturalstylecharacteristics.Afterreformandopeningup,Harbinbeganthehistoryofcitybuildingandblocksofthecensusandprotectionwork,hasmainlyexperiencedtheinitialstage,thecomprehensiveimprovementofstage,theoverall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phaseandth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offourstages.

Keywords:AfterLiberationHarbinEuropeanarchitectureProtectionExploitation

1896年6月,沙俄以兴建中东铁路为借口,对哈尔滨进行政治、军事与经济侵略。1905年日俄战争后,哈尔滨对外开埠,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与金融机构,积极投资工商业。同时,西方各种建筑风格传入哈尔滨,因此哈尔滨早期的建筑呈现了欧洲近代各个流派的建筑艺术。中东铁路体系内的建筑以“新艺术”运动式建筑与传统的俄罗斯建筑为主;其他各国则采用了古典建筑体系范畴内的古典复兴、折衷主义、巴洛克等建筑风格,形成了哈尔滨多样化的欧式建筑样式与风格。

建国初期,前苏联斯大林式建筑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中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主楼、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与黑龙江省档案局等建筑为主要代表。建于1903年的哈尔滨老火车站,于1959年被拆除,这座见证了哈尔滨城市发展、具有典型“新艺术”风格的建筑从此消失。1966-1976年,“文革”期间,宗教建筑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大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1966年8月,砸毁了作为哈尔滨标志性建筑的“喇嘛台”即圣?尼古拉大教堂。被称为远东地区最宏伟、最壮丽的,受拜占庭建筑影响的布拉格维音斯卡亚教堂(圣母报喜教堂),1970年也被彻底进行批判后惨遭拆除。同年被毁损的教堂还有建于1923年的波力索?格列波斯卡亚教堂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发。哈尔滨的现代风格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占据了城市的主导位置,稀释了哈尔滨传统的欧式建筑风格特色。同时,旧城改造大拆大改,在翻新过程中失去了原有风貌,哈尔滨欧式建筑文化风格逐步走向衰退。只有南岗区大直街与红军街、中山路,道里区中央大街,道外区靖宇大街等保护建筑集中的街区,以及部分欧式建筑精品得以保存。

1984年,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哈尔滨开始了对城市的历史建筑和街区的普查与保护工作。至今,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4-1994年),即哈尔滨对建筑进行系统保护的初始阶段。

1984年,“保护哈尔滨建筑风格考察团”对道里、南岗两区的历史建筑进行全面考察,初步审定了74座艺术水平较高的建筑确立为市级保护建筑,根据建筑质量、艺术价值和造型特色划分三个等级,并分别制订保护标准与措施。经哈尔滨市政府批准,颁发保护建筑标志牌,74座保护建筑于1986年正式挂牌。本次对于哈尔滨保护建筑的考察、鉴定,为保护哈尔滨历史建筑提供了依据,在哈尔滨确立保护建筑的历程中,具有奠基意义。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对哈尔滨市保护建筑纳入城市规划进行系统保护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个阶段(1994-2001年),哈尔滨保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进入了综合整治阶段。

1994年初,哈尔滨市入选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此为契机,哈尔滨建筑保护进入了综合整治阶段。1996年12月4日颁布《哈尔滨市保护建筑街坊街道和地区管理办法》,同年又颁布《关于加强保护建筑街坊街道和地区管理的决议》。所公布的保护建筑的数量由原来初步审定的74座扩大到134座,这是哈尔滨的第一批保护建筑。1999年,又批准了第二批保护建筑62座(尚未公布)。在《哈尔滨市保护建筑街坊街道和地区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秋林和博物馆广场地区、靖宇地区、文化园区等分区保护建筑街坊街道和地区管理办法自1997年5月起,在近两年的时间相继出台,使哈尔滨城市的历史建筑和街区的普查和保护工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2001-2010年),保护建筑的普查进一步深入,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利用阶段。

2001年10月19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颁布了《哈尔滨市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条例》,标志着哈尔滨市保护建筑和保护街区进入整体保护与利用的新阶段。2004年3月,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城市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工作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省必须组织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并提出具体的保护原则。

2006年3月31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公布本市第二、三批保护建筑及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告》,共有114栋建筑和7个街区进入名单。至此,哈尔滨市确定的保护建筑共有245栋,历史文化街区14个。2007年8月23日,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建设“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分类管理”、“抢救第一”与“保用结合”,作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此期,哈尔滨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向纵深发展。2003年6月,市政府出台《奋斗路环境综合整治提档升级规划方案》。奋斗路改称果戈里大街,依托果戈里大街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群体,同时扩建天主教堂新广场,打造俄罗斯河园,加之俄罗斯民贸交易街区,尽显俄罗斯风情。2004年8月10日,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组织专家研究圣?依维尔教堂广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建议全方位的保护和规划这座具有典型俄罗斯风格的教堂建筑,注意处理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从1997年开始,哈尔滨市对中央大街历史街区先后实施了三期环境综合整治和提档升级。至2005年,中央大街历史街区复兴项目,使历史名街重放异彩,并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第四个阶段(2010至今),为全面发展阶段。确立了名城保护条例,全面展开保护建筑普查工作,逐步建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体系,有重点地逐步实施。

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公布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已公布第一第二第三批245栋保护建筑更名为历史建筑的公告》。同时,公布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本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历史院落及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公告》,确定哈尔滨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共170个。至此,哈尔滨保护建筑达415座。

2011年,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宏观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工作。此期,在总体规划统领下,逐步编制了专项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分阶段有序实施。2010年9月30日,启动的哈尔滨中华巴洛克街区保护更新二期工程。2011年对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更新改造,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历史环境风貌。2012年5月15日,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经纬街沿线装饰性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沿线近70栋楼体进行节能改造施工,同时对建筑进行欧式化立面装饰,将两条街路打造成为欧式景观路。

2013年5月9日,为了提升和延展道里区中央大街特色文化建筑风貌,对中央大街区域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对该区域实施整体改造,涉及25条辅街,包括西六道街、西九道街休闲区等提档升级工程。本次改造以原有欧式保护建筑风格为基调,突出中央大街区域欧陆风情。2013年7月20日,哈尔滨东西轴线景观大道将打造建筑文化展示区改造工程启动,包括哈市学府路、西大直街、东大直街、一曼街、南通大街与东直路,整体改造计划3至5年完成。2014年,召开哈尔滨市城建计划工作会,决定加大对各区域标志性历史建筑改造保护力度,实施“1线、6点”特色建筑保护开发利用项目建设。2014年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还要完成道外中华巴洛克三期保护更新规划全部规划任务,启动圣母守护教堂恢复工作规划。

从建国后至今,哈尔滨欧式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走过了近70个年头。自1984年改革开放时起至今,哈尔滨市历史建筑和街区的普查和保护工作逐步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硕果累累,为哈尔滨市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彰显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年鉴

[2]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网站http://www.upp.cn

[3]中国哈尔滨网站http://www.harbin.gov.cn

[4]哈尔滨建设网http://www.hrbcc.gov.cn/

[5]1996-2000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九五”发展规划

[6]2001-2005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十五”发展规划

[7]2006-2010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

[8]2011-2015年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9]《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10]《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注:此文章为《哈尔滨欧式建筑风格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