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3

临沂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石静

石静SHIJing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临沂276005)

(ThePartySchoolofCPCLinyiMunicipalCommittee,Linyi276005,China)

摘要:休闲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随着临沂市近几年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已逐步成为全市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而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对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强以及空闲时间的增多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临沂市休闲农业应运而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有些已经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崭新的亮点和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但与此同时,临沂市的休闲农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制约性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临沂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是政府亟待思考的课题。

Abstract:Theleisureagricultureisanewemergingindustrywithagriculturallandscaperesourcesandagriculturalproductionconditions,whichcombinesthedevelopmentoftourism,leisure,andagriculture.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economyinLinyiCity,thetourismindustryhasgraduallybecomeoneofthemostrobustdevelopmentmomentumsandthebiggestscaleindustryoftheLinyicity.Theincreasingofcityresidents'income,moredemandandsparetimeforleisureentertainmentprovideopportunitiesfordevelopmentofleisureagriculture.Thus,theleisureagricultureemergesanddevelopsrapidly,andsomeofleisuretourismhasbecomeanewbrightspotandthenewgrowthpointoftheruraleconomyundertheconstructionofthenewsocialistcountryside.Atthesametime,therapiddevelopmentofLinyileisureagriculturealsofacesmanyrestrictiveproblems.Howtosolvetheseproblems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leisureagricultureinLinyicityisasubjectneedstosolveforgovernment.

关键词:休闲农业;临沂市;休闲旅游;现状;对策

Keywords:leisureagriculture;Linyicity;leisuretourism;curr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院F327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20-0145-03

1临沂市休闲农业发展优势

临沂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条件良好,其主要表现如下:

1.1区位条件理想

临沂地理位置优越,是鲁、苏交通之要道;交通便利,陆、水、空交通均较便捷。临沂市东临青岛港、日照港,水运交通便利,飞机场可通达全国十五个城市。另外,临沂市地处鲁南经济带的重要位置,境内有多条铁路干线,如新亚欧大陆桥铁路、京沪高速公路、沿海铁路大通道等,从而形成了一个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临沂市的交通优势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首先,临沂市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地方性休闲农业市场,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还可以有效地带动潜在的中转市场的发展。其次,临沂市有条件在省内构建由临沂、济宁、枣庄、日照等地构成的休闲农业圈,打造整体的休闲农业品牌,还可以与省外其他城市鼎力合作,如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地,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形成互惠共生体,打造休闲农业精品。

1.2自然条件优越

临沂市自然条件优越,这就为当地的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首先,临沂市属于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其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条件好,无霜期长。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生物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市有高等植物1万多种,动物纲14个1049种。其次,地貌类型较齐全。以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南部平原,北、西、东三面群山环抱,生态环境优美。在总土地面积中,山地面积达967万亩,占37.5%,草山草坡700多万亩,可利用面积650多万亩,平原面积800多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1%,土地类型众多,有利于发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

1.3经济发展优势

近年来,临沂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36.8亿元,增长11.04%,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11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945元,增长7.1%。公共财政收入216.1亿元,增长16.6%。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50.3亿元,增长22.6%,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5.3%,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达到53.2%,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57万。这说明,一方面为临沂市地方性休闲农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休闲农业开发投入的资金机制,加强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4政策环境优势

为合理引导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临沂市政府及各县区都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规章、意见。2008年12月临沂市旅游局下发了《临沂市农家乐旅游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2011年临沂市农委和临沂市旅游局联合制定并下发了《临沂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镇)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培植了一批规模、档次较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景区)和示范点,促进了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2012年临沂市制定《临沂市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了休闲农业的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发展。蒙阴、沂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支持“农家乐”发展的意见,对有意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在工商、税务、土地、乡建、银行等手续办理和资金需求方面出面协调。

2临沂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2.1临沂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就

2.1.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目前,临沂市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主题众多的旅游格局,主要包括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乡村与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据相关统计,目前临沂市共有2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休闲渔业示范点;全市现有农家乐经营户1100家,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2013年全市休闲农业旅游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实现收入144亿元,年份收入平均增长率达50豫左右。

2.1.2产业布局日渐合理

临沂市休闲农业产业布局的分布正在由近郊区向各县扩散,同时,休闲农业的分布也趋于集中化和合理化。当前,临沂市已基本形成“四线"产业布局,即:以蒙山旅游区至县城周边为轴的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休闲线路;以滨河大道为轴的主要分布在河东蒙阴沂南的以蔬菜水果采摘为主的农业休闲线路;以河东沂南等县温泉养生为主的健康养生的休闲线路;沿206国道至沂南沂水的红色文化和临沂市乡村风俗为主的的农业休闲线路。

2.1.3产业层次逐步得到提升

淤出现了一批规模巨大的休闲农业企业。如苍山县代村蔬菜示范园农业示范园,沂南县现代渔业示范园,苏村镇葛氏农庄和罗庄区的涑河古道生态农业观光循环经济示范园等。休闲农业企业正在逐步走向壮大,并出现了资源整合的趋势。如蒙山管委会百泉峪社区成立了农家乐旅游合作社,组织开展联户联片经营,实现了客源信息、餐饮和住宿服务等资源共享,打响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旅游品牌。于部分休闲农庄已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如沂南县辛集现代渔业示范园,形成以鲟鱼、鳟鲑鱼、娃娃鱼等高端冷水性鱼类繁育养殖、试验示范、加工贸易、渔业休闲为主导产业,集于技术、资源、管理要素一体的一流现代化综合渔业示范园区。盂休闲农庄的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临沂市主要有观光型、度假型以及客栈型等多种休闲农庄类型。同时,当地还大力发展“农家乐”,并进一步利用优势资源,开发新型休闲农业旅游活动项目,推动休闲农业朝着多层次、多方位、高品质方向发展。

2.1.4产业效益协同发展

整体来看,临沂市已初步实现了产业协同发展,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2013年临沂市各县区休闲农业区游客量比去年增长18.6%以上,全市各地休闲农业旅舍入住率提高12.3%以上。全市休闲农业新吸纳的劳动力近1万人。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环保参与度。

2.2临沂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部分经营者缺乏正确的休闲农业经营理念首先,一些经营者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过分强调休闲业经营,而忽视了农业生产经营,以致于影响了休闲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其次,在进行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时,很多农民由于资金不足,且希望尽早获得收益,因此便采用粗放式经营方式。这就导致了休闲农业市场范围狭小,客源不足。

2.2.2多数休闲农业景区开发水平较低,缺乏乡村文化内涵临沂市休闲农业旅游区在开发之初缺少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布点分散且特色不突出,主题不鲜明,集聚效应较差,以致至今开发水平依然较低,其具体表现如下:淤产品形式单一,缺乏文化内涵。目前,临沂市休闲农业主要分布于景区附近,且以餐饮或住宿接待型为主,没有充分挖掘本区的文化资源,旅游活动仅仅局限于吃饭、采摘、垂钓等,缺乏文化特色。于在开发过程中,破坏了当地的休闲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盂休闲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开发不配套,服务业的发展不能适应游客的需求,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2.2.3休闲农业产业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无论是从宏观层面来看还是从微观层面来看,临沂市的休闲农业旅游管理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作为一项复杂工程,整体性较强。因此,临沂市在发展休闲农业时首先要制定统一的规划,控制产品类型,提升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另外,临沂市还要建立起完善的休闲农业发展协调机制,引导企业发展,树立竞争意识,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并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工作。

2.2.4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水平低

临沂市现有的休闲农业旅游企业的经营主体是当地居民,现有的休闲农业企业中多数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经验。经营管理人员较少,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有的甚至上岗前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休闲农业服务技能的培训,服务技能相对较差。在实际操作中,经营者素质相对不高,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临沂市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临沂市休闲农业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3.1搞好休闲农业的规划,科学定位,突出乡村特色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初期阶段,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各个乡村旅游点各自为战,产品单一、重复雷同等现象严重。所以,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临沂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在制定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时,要积极发挥本区优势,尽量避免旅游品牌定位的趋同化。临沂市在进行休闲农业旅游景区项目开发时,应本着区域一体化发展原则,积极发挥各县区优势,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在规划过程中,应加强学习和调研,结合实际,使以规划为指导的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展能真正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落后状况。在规划时,应把现代化的理念与农村、农业、农民和民居、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乡村特色,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竞争力。

3.2完善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临沂市应进一步完善旅游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加快道路交通、网络通信、给排水、液化气、暖气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级旅游强乡镇、特色村标准,设置规范的旅游标识系统,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医疗救护点、购物场所、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时,临沂市还要建立休闲农业信息网,为休闲娱乐者提供即时信息。信息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旅游信息介绍。由村委会或者旅游协会负责搜集详细资料,包括旅游路线、乡村特点、农家院特点、采摘地点、内容安排、节目时间等,做出精美的旅游指南,既能让游客免费留作纪念,也可以作为各种有利场合的宣传资料。二是乡村旅游提供相关的外部旅游信息。包括其他相邻旅游村、旅游景区、度假村等的信息。另外,各级政府还应该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3.3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者的培训

农民由于休闲农业理论基础薄弱,导致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为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各旅游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举办休闲农业旅游专题培训班的形式,邀请知名专家授课,讲授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产品开发、旅游规划等前沿理论和工作方法,组织学员外出考察实训,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进一步开阔了从业人员视野,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加强对本地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使休闲农业与当地民俗风情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休闲农业文化品位。

3.4制定优惠政策,优化休闲农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如下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第一,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休闲农业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第二,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专项资金。以品牌营销为重点,开展乡村旅游形象整体宣传。大力扶持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性大的休闲农庄的发展,走品牌经营的道路。第三,加快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合作社等行业组织,建立管理规定、服务规范、质量标准、经营许可等规章制度,完善服务指导和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第四,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文超.台湾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海南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1(14).

[2]邱叶珍.福建省休闲农业产业发展SWOT分析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6).

[3]李丽萍,巩艳芬,杨东红.黑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20).

[4]董子铭,刘天军.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02).

[5]李彪.低碳背景下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动力体系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