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王敏霞

王敏霞(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11-040-01

【关键词】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

随着对C反应蛋白(CRP)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RP是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坏死和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CRP在健康人群中浓度很低,其浓度升高提示许多炎症、感染时间的发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检测[1]。现对CRP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监测、疗效评估作一分析。

1C反应蛋白及其正常值与调节

CRP是一种机体急性期反应蛋白,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标记物。它能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1930年由Tillet和Frances首先发现。CRP分子为环状五球体结构,由5个相似的非糖基化多肽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含206个氨基酸残基。其相对分子质量约120000,由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它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它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起调理作用。CRP在人类进化中其结构保持高度的保守性和稳定性。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人类CRP缺乏的个体及变异型。新近研究发现,CRP在加热、氧化等条件下,可形成CRP亚基型(mCRP)。有学者认为,CRP主要发挥抗炎功能,而mCRP主要引发促炎作用[2]。

据文献报道,正常健康成人CRP参考范围一般为0.057-8.2mg/L。疾病发生时,CRP常于6-8h开始升高,约24-48h达高峰,峰值约300mg/L或更高。随着病情的好转,CRP浓度迅速下降。由此其半衰期短(约15-19h),在达到峰值后,以每天近50%的速度迅速趋向正常(速度比白细胞、血沉快),这种特异性的变化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诊疗信息。其浓度随年龄增加而轻度增加,但无明显性别差异。对健康人群CRP浓度日渐变异的研究显示,血CRP浓度在一天中的各个时段不存在变化,除具有日间稳定性外,还具有季节的稳定性,其个体的基线浓度不随季节而变化。饮食改变亦无明显影响,故任何时间测定CRP均有较大的临床参考价值。

2CR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2.1CRP是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之势,其危险因素包括TC、HDL-C、TG、apoA、apoB等等。这些因素作为一种工具评估个体将来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度虽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大约有50%人漏检。原因是这些病人的TC浓度往往呈现正常或稍微升高。因此,CRP测定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血脂与CRP的预测模型是目前进行CHD危险评估的最佳模型。许多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并非单纯是一个脂类沉淀的过程,慢性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发现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动脉血管壁的粥样硬化斑块中显著增多,而在突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最脆弱的部位(斑块的肩区)均可见炎症细胞充分渗润。CRP不仅可以在动脉粥样病变局部沉积,还可以诱发内皮细胞分泌和表达粘附分子和化学趋化因子,促进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和组织因子及对LDL的摄取;促进IL-6和IL-1的分泌,促进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增强活性和扩大其他炎性介质的促炎症效应。有研究发现,CRP水平与炎性细胞因子IL-6、IL-12、IL-18呈正相关,与抗炎性细胞因子IL-11呈负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预后和对“健康”成人将来冠状动脉事件的预报作用得到充分的证实。

2.2CRP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子有资料证明,CRP存在于人类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内,在脂质条纹和动脉粥样斑块内检测到CRP,它具有调节单核细胞聚集作用。CRP可刺激组织因子形成,激活补体,从而促进冠状动脉粥样内炎症的发生和发展,在血管损伤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

此外,新的理论认为CRP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细胞间粘附因子-1的表达增加,并调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诱导内皮细胞致炎因子的表达。CRP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另一解释为,CRP是与冠心病相关的炎症状态下增加的一种重要标记物,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炎症状态,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罪魁祸首,它可能是促凝结剂,增加了调理素作用。总之,CRP是一个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CRP实际上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有关的促炎症因子。

CRP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测,CRP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随着CRP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CRP的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筒序,王金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2004,25(5):471-473.

[2]向书玲,李建军.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8):76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