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药疗法在免疫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探讨中医药疗法在免疫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杜言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免疫性疾病(immunediseases)为一组人体免疫调节失衡影响机体免疫应答所引起的疾病类型,导致免疫系统误将自身成分当成外来物进行攻击,损害、破坏自身组织脏器,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药疗法作为当前临床免疫药理学热门课题,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改善、调节免疫功能方面展现较高利用价值。本文结合当前大量临床研究现状予以总结,为中医药疗法在免疫疾病中的应用进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免疫疾病;应用;效果

免疫疾病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在近年来全球大数据显示,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全球工业化发展,空气污染加剧;紧张的脑力劳动,体育锻炼频率的下降;转基因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泛滥;抗生素滥用,超级病毒的出现等多种因素所致。从中医药学中寻找安全、高效调节免疫功能药物,以此达到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治疗目的,是当前免疫药理学研究热点课题。本次研究以中药古方补中益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玉屏风散为例,并结合单味中药黄芪、升麻、柴胡等药材,总结对免疫方面的影响。

1、补中益气汤免疫药理分析

补中益气汤为中医补益剂,兼具升阳举陷、补中益气之功效,证见脾虚气陷症。现代医学中常用于治疗慢性胃肠炎、内脏下垂、脱肛、慢性肝炎、乳糜尿等。其基本方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等组成,其中黄芪、升麻、柴胡为补气升阳的基本结构。在梁一彪,梁丽萍等人的研究中,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证大鼠,由结果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明显降温效果,治疗后,实验模型血清中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提升,CD8+细胞百分比则显著降低,同时对其淋巴细胞转化率检测显示明显提升,由此得出补中益气汤有助于提升气虚发热证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其方剂内黄芪味甘微热、升阳固表、补中益气为君,在现代医学中也已正式,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保肝、降压、抗菌等作用,可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调节患者血糖水平、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以此提升免疫功能。

2、黄芪桂枝五物汤免疫药理分析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于《金匮要略》,为中医温里剂,兼具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证见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等。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疾病。方内经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组成,诸药配伍固表而不留邪,散邪而不伤正,邪正兼顾。该方剂内同样以黄芪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为君,与桂枝配伍行益气温阳,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此二者为臣,生姜、大枣为佐,行疏散风邪、益气养血。就黄芪桂枝五物汤免疫药理分析同样有研究证实,在赵乐,李艳彦等人[2]的研究中,由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阳虚寒凝型骨关节炎大鼠,结果反应,模型大鼠CD4+、CD4+/CD8+、Ⅱ型胶原、TGF-β表达升高,HIF-1α、IL-4水平表达降低,提示黄芪桂枝五物汤确有改善、调节机体免疫低下状态作用,对骨关节炎骨质细胞修复起到了正面影响。

3、玉屏风散免疫药理分析

玉屏风散出自于《究原方》,属中医补益剂,有益气固表止汗之效,证见虚人腠理不固、表虚自汗、面色?白、汗出恶风、脉浮虚等。现代临床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者。方剂内以防风、黄芪、白术组成,以黄芪内补脾肺之气为君(同上),加白术益气固表为臣,防风为佐,行走表而散风邪。由朱晓奕,洪庆等人的研究报道指出,玉屏风散系中医扶正固本经典名方,兼具双向免疫调节机制,介入对免疫失调性疾病的治疗中,可取的理想临床效果。而针对其免疫调节机制,可能涉及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4、其他单药材免疫药理分析

先以黄芪、升麻、柴胡三味药材为例,对其在免疫系统中影响予以分析。①黄芪:由上述我们对此药材已展开相应的分析,在上述举例的三处古方中,均可见黄芪为君药,由此可见黄芪在免疫病理中确有较高价值;②升麻:升麻又有周麻、龙眼根等别名,以中医学中,此药局发表透疹、升阳举陷、清热解毒之功效。于《神农本草经》记载:“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4]。③柴胡:柴胡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具和解表里,疏肝解郁,退热截疟之功效。《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除此外,现阶段的研究还有其他药材具有突出改善、调节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如雷公藤、人参、何首乌、女贞子、肉桂、甘草等等,本次研究受多因素限制,未予以完全阐述,针对此,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

5、展望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是近年来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之一,通过三大信息传递系统从整体水平上维持机体稳态及正常生理功能,符合中医整体观念理论。虽然现代医学对NEI的作用机制及效果进行了深入和较为广泛的研究,经络、藏象、情志、阴阳方面总结了对中医药在NEI方面的调节作用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提示了中医药在NEI调节中的潜在作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阶段仍多为动物模型,投入临床较少,故仍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需进一步大量研究证实,为中医疗法在改善人体免疫功能的治疗用药中提供指导。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中草药对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若需长期保持人体应有的免疫力,仍然基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提供的各种免疫性的营养素与能量。

参考文献:

[1]梁一彪,梁丽萍,李锦灵,等.补中益气汤对气虚发热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18-22.

[2]赵乐,李艳彦,王永辉,等.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阳虚寒凝型骨关节炎大鼠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7):160-166.

[3]朱晓奕,洪庆,徐卫东,等.玉屏风散及原药材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9):66-68.

[4]曾晓辉,丁斐,秦昆明,等.三个不同品种升麻抗炎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7,49(5):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