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3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探讨

曾进张文杰麦天勇

(广汉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300)

【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5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全部患者都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根据Rasmussen进行临床与放射评分,统计疗效。结果:患者术后Rasmussen临床与放射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91%、92.72%,两种评分的对比(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显著,Rasmussen放射评分与临床评分优良率均较高。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067-02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ibialplateaufracturesintheclinicaleffectof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SelectionmethodsinourhospitalinMarch2011toMay2015wereof55patientswithfractureoftibialplatform,allthepatientsweretreatedby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ConclusionTibialplateaufractureswith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fclinicaleffectisremarkable,Rasmussenradiationrateofgoodscoreandclinicalscorewerehigher.

【Keywords】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Tibialplateaufracture;Clinicaleffect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也是膝关节创伤骨折常见的一种类型。多为暴力所致,根据暴力程度不等,骨折类型也大同小异。胫骨平台骨折通常合并关节软骨、半月板以及膝关节韧带损伤,所以,倘若没有对其予以针对性的诊疗,很可能引发膝关节出现畸形,诱发关节功能障碍等等[1-2]。相关研究显示:对胫骨平台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为了探究了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5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全部患者都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并根据Rasmussen进行临床与放射评分,统计疗效,现将手术治疗与康复训练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5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0年4月—2015年5月这一期间,其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3.4±4.6)岁。根据Schatzker分型标准对骨折进行分型:Ⅰ型14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4例,Ⅴ型3例,Ⅵ型6例,Ⅶ型7例。

1.2方法

全部患者都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在伤后1周内进行手术,术前制动患肢,进行脱水与消肿治疗。并开展适宜的理疗,促使血液循环的改善与皮肤软组织的改善。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对于伴随严重感染者给予针对性治疗,直至确保没有手术禁忌症后才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实施针对性的治疗。Ⅰ型14例患者采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Ⅱ型10例、Ⅲ型11例患者在骨折位置外侧做一切口,利用高尔夫型或L型钢板,在胫骨外侧进行内固定治疗;Ⅳ型4例患者在胫骨外侧利用T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Ⅴ型3例、Ⅵ型6例、Ⅶ型7例患者在骨折正中位置做一切口,利用高尔夫型或者L型钢板在胫骨内侧与外侧进行内固定治疗。如果术中出现胫骨平面塌陷,需要采用人工骨进行植骨手术治疗。术后常规留置负压引流1天~2天,常规采用抗生素治疗,时间为5天~7天,采用脱水剂使水肿显著消除。

1.3手术后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物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根据疾病特点与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借助器械治疗、手法操作等。是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来改善局部或者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治疗方法。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和训练,特别是对神经、肌肉、骨关节和心肺功能等的评估与训练。经评估后制定和执行体检理疗计划。进行运动功能的评估,如对肌力、关节、平衡能力、体位转移能力、步行能力及步态的评估。在康复过程中,正确、科学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患者康复状态的正确评估,可作为患者功能、负重锻炼的时机、强度和活动范围的依据,也就是说正确的评估对患者康复具有指导意义。

手术完成后2天~3天接受肱四头肌收缩锻炼,同时,进行踝关节屈曲活动练习;手术前膝关节能够可以者3天~5天进行膝关节不负重屈伸活动,还可以进行CPM机训练;手术前骨折粉碎程度相对较高,膝关节功能受损严重者,以及伴随半月板或关节附近韧带损伤者,都需要石膏托外固定21天~28天,42天~56天可开始在双拐的辅助下,进行下地不负重的行走,84天后下地慢慢进行负重行为练习。

1.4疗效判定[3]

根据Rasmussen临床评分法与放射评分法,判定患者的复位情况。临床评分法的评定标准:优表示评分在27~30分范围内;良表示评分在20~26分范围内;中表示评分在10~19分范围内;差表示评分不足9分。放射评分法的评定标准:优表示评分超过18分;良表示评分在12~17分范围内;中表示评分在6~11分范围内;差表示评分不足5分。

1.5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中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术后Rasmussen临床与放射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91%、92.72%,两种评分的对比(P>0.05)。见表。

3.讨论

胫骨平台属于重要的负重关节部位,出现骨折的情况比较高,通常因为严重的非自然外力冲击导致[4]。本研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治疗,Rasmussen临床与放射评分优良率都比较高,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手术指征与时机充分注意。对于胫骨平台手术指征,现阶段还没有统一标准。但是能够明确的是,手术前的合理评估对于是不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关节面塌陷与骨折块移位的情况认真评估,可通过CT扫面予以评价[5-6]。针对胫骨平台损伤较复杂者来说,需要运用MRI检查,有助于对膝关节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等情况进行评价。在以上检查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7-8]。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损伤程度较大的骨折之一,骨折严重程度直接或者间接反映了关节面骨折与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手术治疗主要有关节面复位稳定,早期不进行负重训练,以避免关节炎等状况的发生,骨折类型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Ⅳ~Ⅵ型骨折的复杂骨折患者,骨折移位较明显,关节面破坏较严重,常合并严重的韧带,半月板与周围软组织损伤,手术预后较简单骨折差。随着现代手术学和内固定物的发展,治疗观念地更新,有限切开复位、坚强的生物学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是目前为止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主要的方法。同时周围软组织损伤处理正确与否也是决定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本组患者严格遵循手术指征,多采用有限切开,尽量减少对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及骨折血运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术后膝关节的粘连。

胫骨平台骨折地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地内固定与塌陷骨折后的植骨是胫骨平台骨折复位的满意的三大要素。手术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骨折固定向生物固定模式的转变,坚强内固定且与此同时,保护骨折端的局部的血运,给予骨折的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学环境。因为骨折或者塌陷后骨质的强度比正常要低,固定螺钉不宜过紧,以防止骨折再次移位。(2)对塌陷骨折需足够的植骨,做到先复位再植骨,合理正确的使用自制的撬击器,使得植骨坚实,以保证骨折面的平整,谨防后期关节面的塌陷。

合理且充分的术前评估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基础,应当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到目前为止,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指征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下列四种情况时均应进行手术治疗:(1)平台骨折合并较严重关节脱位;(2)膝关节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不稳定;(3)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4)骨折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否应施行手术,怎样施术。关键要靠术前评估之后才能确定。Saltshaker分类系统是迄今为止使用较广泛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系统,能够根据骨折分型对手术和内固定做出适当的评估。手术前CT扫描能够有效的反映关节面的塌陷及骨折块的移位程度,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行三维重建以使得骨折显示更为直观。复杂地胫骨平台骨折如体检叶1发现可能合并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出现明显关节不稳定者,可建议进行MRI检查,以便明确膝关节半月板、侧副韧带及交又韧带是否损伤及其损伤程度,以便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总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显著,Rasmussen放射评分与临床评分优良率均较高。

【参考文献】

[1]徐在强,许超,詹建东,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对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植入物过敏1例[J].中国骨伤,2014,27(12):1047-1049.

[2]徐超平,许关富,吕松浩,等.关节镜辅助下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2):2101-2102.

[3]刘世平,杨振邦,王涛.关节镜下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6):1119-1121.

[4]王忠仁,卢斌,曾浩然,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及术后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200-202.

[5]周铭剑,路晓.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短期不良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8):836-838.

[6]张相恒.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2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5):84-85.

[7]太祖华,杨建义,李俊博.双切口双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0):121-122.

[8]顾梦臻,唐献忠,李永山.关节镜辅助经皮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2):1325-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