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记者采访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论新闻记者采访技巧

田帅

山东省巨野县广播电视台274900

摘要采访技巧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的一种新奇巧妙而又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它是采集真实材料、打开真相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由许多新闻记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汇集起来,加以概括、提炼的结果。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采访技巧新闻记者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新闻采访具有发现美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采访就是发现的过程,发现普通人看不到的新情况、新事实,进而进行传播。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对于新闻写作而言极为重要。

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重要的是要迅速地了解和掌握典型的价值的新闻事实。为此,应该把握好四个要点:即抢其时效性,彰其典型性,明其新闻性,辨其真实性。但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事实,因为新闻是新近事实的报道。那么,怎样才能迅速地采集到典型的有价值的新闻呢?

1嘴要善问新情况,讲究“问”的方式

记者在采访中要多问少讲,问出来才能记。但要做到问得关键、问得自然、问得简练、问得合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实践中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去总结和提高。“问”的方式在实践中有几种方式:一是问答式。有问必答,这是常见的采访对象答记者问,以交谈的形式出现,采访者最容易获得足够的新闻材料;二是诱导式。即通过启发诱导,使对方消除顾虑,谈出自己的情况,这种方式多适用于采访小孩或老人。诱导形式较多,如采用讲故事、打比喻、做游戏、讲笑话等方式,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或采取谈天说地、今昔对比等方法,启发他们回想和叙述;三是回忆式。回忆可分为归纳回忆、联想回忆、情绪回忆等;四是宽松式。对被采访者的情绪和采访的气氛做一点宽松的调整,目的在于让对方无意之中吐露真情。常言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但要与事实核对,证明确有其事;五是讨论式。在获取许多材料的基础上,尽可能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六是开闭式。即开放式和闭合式。所谓开放式,就是范围很不固定,给被采访者回答问题的余地很大,很自由。所谓闭合式,就是提问的范围比较固定,给被采访者留的余地很小。上述采访的几种方式,新闻工作者应该灵活掌握。

2耳要放长听八方,掌握“听”的要求

记者要当顺风耳,要随时处于采访状态中,要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新事物感兴趣。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不是记者在会客厅、会议室里能够采访到的,而往往是从各种社交活动中,从天南海北、无拘无束的淡论中听到的。但不是“途听道说”,而是要做到“去伪存真”,掌握“听”的要点。一是要听全面介绍。全面是相对而言的,可以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也可以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是一段工作的方方面面,等等。它既可以增加感性认识,了解整体情况,还可以避免漏掉有价值的东西。二是要听突出问题。采访要听,但对“听’,不能平均使用精力。要听到突出的问题、新鲜的观点或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生动感人的事迹,这就要求记者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三是要听典型事例。典型的东西是最能感染人的,因此采访者要多听众人关注的事例,迫切要求回答、解决、提倡、纠正、坚持、发扬的事例;听那些能够触及灵魂、解渴管用的事例;还要听有结果、令人信服的事例。四是要听细节过程。细节是听来的,更是问出来的。多数情况下,记者都是事实发生的迟到者,要通过回忆、提问等方式,获取被采访者的真情实感。五要听分歧意见。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采访中遇到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并不是坏事,有时还要特意了解不同的看法、意见和反映。关键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发现新线索,挖掘新事例,把握新闻事实。

3眼要明亮细观察,学会“看”的诀窍

所谓看,即眼睛观察,这是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直观材料的重要方法,也是抓取生动感人场景素材的重要途径。因为许多现场本身就是新闻,有时记者把这些现场情景直接截取下来就能构成新闻事实。现场观察,可以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材料,保证事实真实,使受众更加信服。现场观察有助于记者或者一目了然,或者心领神会地弄清比较复杂的事物,悟出其中的道理,使一些死的资料和知识在头脑中变成活的可用的东西。为此,记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体现真切的生活气息。尤其是采写人物报道,要“看”出人物的实际工作、工作场景及感受。新闻记者的观察,应该练就“火眼金睛”的功底。要做到眼要明亮细观察,一要通过观察发现新闻,如果不进行现场观察,有可能使新闻报道单纯记录事实,而报道有可能会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穆青认为,缺乏现场观察,只能给人们以轮廓和一般化的概念,构不成感染人们具体、生动的形象。二要了解真情实感,亲临现场观察。情感是由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决定的,反过来,它又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因此,记者在深入采访过程中,绝不能忽视采访对象与周围群众的情感表现,而是应当把了解和体察人的感情作为深入采访的通道。尤其要从自己受到的感动中抓住特点。

4脑要分析多考虑,开拓“想”的路子

大脑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的综合指挥部,“想”是采访五要素的灵魂。那么在采访中,记者应该开动脑子,做到勤于思考、善于联想、深入分析、抓住要害。具体而言,就是多从报道的思想上、新闻的线索上、情况的介绍上、收集的材料上多加考虑。这时的考虑不宜太深,一般要多设想些问题,便于采访时提出。在交谈中思索。通过语言交流、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捕捉真实情况。同时要根据采访的内容不同。考虑问题也应有所侧重。一般来说,采访事件新闻,要想问题的针对性、宣传的指导性;采访人物通讯,要想事迹的典型性,情节的感人性;采访一个单位的业绩,要考虑事物发展的变化性、全面性;采访研究性报道,则重问题的普遍性、给人的启发性。总之,记者在采访中不能不想,也不能不问,但只有赢得采访对象的信任,才能谈得融洽,使“想”的问题得到满意的回答。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访的过程,就是想主题、想角度、想体裁、想事实、想特色的过程。有了这些“想”的基础,才能下笔如流水,写出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作品。

5手要多记好材料,积累“记”的经验

记者采访要做记录,或是脑记、手记,或是用录音机采录。采访用录音机具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一些不适应性,全凭脑记不用本,那是不可想像的。笔记的内容要选择,笔记的方法要讲究。比如交谈时笔要简记,侧重于心记,既可多昕多想,又不至于影啊谈话的气氛。交谈后要追记,侧重于把谈话的情况补充上,以免忘掉。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机械地“记”,要记“实”,真实准确。在新闻采访中,首先要记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不要漏掉这新闻五要素。二是理解地“记”,要记“情”,真情实感。包括记基本情况,脑要记全貌,笔要记概况;记住重点人物的身世。脑要记印象,笔要记特长;记故事梗概,脑要记情节,笔要记主线;记特色,如至理名言、风土人情、秘闻轶事,脑要先记,笔要补记等。三是分析地“记”,要记“点”,观点明确。着重记好要点、难点、疑点,上级精神和群众情绪的交汇点,采访者容易忘掉的易忘点。笔记是采访的记录,是积累资料的重要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笔记的技巧,把采访本变成“活档案”,对于提高记者采访业务水平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