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发酵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非发酵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韩丹赵俊桃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非发酵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385例非发酵菌感染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LISS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院3369株病原菌种非发酵菌385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49.1%,其次是鲍曼氏不动杆菌26.8%、嗜麦芽假单胞菌7.8%,结论: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治疗应根据你实验室的药敏结果优化现则抗生素,合理用药。

关键词:非发酵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非发酵菌是指一大群在厌氧条件下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及免疫制剂的广泛使用,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且耐药率不断增高,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为了更好的了解我院临床非发酵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现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分离出的385株非发酵菌进行统计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临床送检标本3369株,其中开放性骨折感染2001例,慢性骨髓炎768例,术后感染503例,其他感染97例。

1.2细菌的培养及鉴定将标本分别接种于血平板和中国蓝平板,35℃24h培养分离纯菌,鉴定采用美国BD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做菌株鉴定。

1.3药敏试验:美国BD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MIC判定结果。

1.4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25922)、铜绿单胞菌大肠埃希菌(ATC27853)均来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结果

2.1非发酵菌检出率分离出细菌1759株,非发酵菌385株,占21.9%,非发酵菌在各病例分布中见表。

2.3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检出的主要非发酵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讨论

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检出的非发酵菌占细菌总数的21.9%,检出的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主,这3种细菌已占非发酵菌的83.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非发酵菌的49.1%,铜绿假单胞菌能被诱导产酶、黏附力强、营养要求不高、易检出、易成为定植菌等特点,临床标本特别是有菌部位的标本应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必须除污染外,结合临床病情进一步评价其临床意义。

我国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控中心的数据表明,所有光谱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都再升高。[2]铜绿假单胞菌通过产酶、改变药物靶点、形成膜屏障等不同机制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耐药率最低12.44%,其余的抗菌药物都>30%,在临床治疗中,为达到好的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应严格按照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鲍曼氏不动杆菌也是医院感染种常见的致病菌之一,且表现多重的耐药性,氨曲南、氯霉素、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100%,对三代头孢敏感率较低。喹诺酮类药物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也达到了63。%,只有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33.57%。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膜低渗透性可产生β-内酰胺酶,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易产生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和金属锌酶,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碳青酶烯类均有抗药性,由表3显示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塞肟等的耐药率达100%,喹诺酮类药物左旋氧氟沙星对该菌敏感率最高81.82%,复方磺胺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非发酵菌感染的比例逐渐升高,且耐药性严重、免疫制剂、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增加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因此,在临床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时应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药敏结果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参考文献:

[1]诸海清,何国均,瞿介明.下呼吸道标本的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4.14(2):96

[2]王辉,陈民钧,1994-2001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的耐药性变迁.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