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化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张泽静

◇张泽静

(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中学攀枝花61710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科技、生活和社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材突出反映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主旨。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探究性、实践性、情感性等特点。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仅让学生变得更有积极性,而且还要更加主动的去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一、演示实验,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培养探究能力和积极性

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次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都是先看课本五彩的插图,然后兴趣就急剧下降。如何让学生领略到《化学》是一门既有趣而又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科学是我们化学教师上好第一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第一堂课为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和化学有关的图片(也可多媒体展示)。结合课题1的文子和图片进行赏析,讲解。还为学生准备了几个趣味实验,如“无中生有”、“点不燃的手帕”、“指纹重现”等奇观,刺激他们的感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不管学生有多厌学,但每个人有个好奇心,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以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虽然课堂生动的讲解,引人入胜的描述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也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如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可进行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此时学生深感化学变化之奇特。也能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并能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的无污染能源,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在讲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教师演示镁条燃烧的实验后,也可让学生演示,这样让他们更加体会学习化学的实质以及体验自我价值!还有很多实验都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体验成功的目的。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可组织学生进行以下三个实验:1、“树叶与酸雨”的反应;2、“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3、“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意识,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学生再一次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通过新闻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能力和主动性

经常关注新闻的人会知道,新闻报道中时不时都会有涉及到化学方面的知识情景。例如:整个去年,我省在攀枝花、泸州等地发生了严重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学生在看到相应报道后,都心生同情!此时,及时的给学生演示“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并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从而让学生加深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这一知识点。有了这些基础,便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内容为“怎样更好的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学生也会由此感受到井下作业的安全性是多么重要。也培养了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尊重!

所以,新闻平台对教学来说,在各个科目都有帮助,可以给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宽阔的途径,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立竿见影的作用。

三、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重要水源——二滩水库。与此同时,我们城镇所用的自来水是如何净化的?让学校带着这一问题,亲自到自来水厂参观与调查,了解“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同时走访水库周围的污水出水口——全部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库。导致水库周边的水草富营养化,库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学生由此能认识到保护水资源是何等重要。今年6月,由于干旱缺水,成都附近的一村民下到井底去打水做饭,妻子见丈夫久久未上井。来到井边一看,丈夫晕过去了。赶紧下井救丈夫,等大院里的亲戚发现救起他们后,经抢救,依然没有救回两夫妻的生命。后来,经勘察,十余米的深井底部有大量的CO2及其它有毒气体。这是夺走他们生命的凶手。其实,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像北方的农村地区他们冬天把蔬菜放在地窖,很多不懂常识的村民都因去地窖拿菜而葬送性命。如果条件允许,可带学生到当地的溶洞等地进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这可以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也是对将来生活中安全常识的培养。

图书室里有很多关于化学趣味阅读的材料,我们可以通过里面的小故事,及科学史实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愉悦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设置化学悬念,引发学生保持对化学的热爱

悬念是兴趣不断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它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讲到浓硫酸的腐蚀性时,教师向小烧杯里的白糖中滴入了浓硫酸。结果白糖马上变黑,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怎么会是这样?”“到底是什么原因?”接着老师问到:想知道黑面包怎么做吗?当同学们还在思考的时候。黑面包也做出来了。同学们一直都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呢?”在观察、讨论和思考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最充实的体验,这让他们更有了学习化学的动力!

总之,生活中的化学是无处不有,为使我们的化学教学焕发勃勃生机,就需要我们多去开发和利用身边的事物!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