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大学物理》旋转矢量法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浅谈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大学物理》旋转矢量法教学为例

温亚芹刘毅杨秀娟

温亚芹刘毅杨秀娟哈尔滨华德学院通识教育学院150000

摘要微课是在传统课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本文就是以《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旋转矢量法这节微课为例,就如何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体会,以求从中获得启发。

关键词微课旋转矢量法教学设计

一、微课概述

1、什么是微课

“微课”用视频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型课只是平常的一节课的一个环节或一个片段,其本身指向于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或者展示课堂中的一个片段。它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1】

2、微课的特点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教学时间较短:微课与传统的一节课时相比,时间缩短了很多,通常仅为5~8分钟。这种以10分钟以内微型视频课程,想要观看的人们只要手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即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联网就可以点击选择性的观看与学习。

教学内容较少:微课教学内容较少,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资源容量较小使用方便: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的容量一般只有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

3、微课的发展前景

曾经的网络公开课推倒了大学课堂教学封闭的围墙,让渴望获取知识可以在线学习,能够一睹社会各级各类学校名师的授课风采。而“微课”的迅速发展,为所有希望获取知识的人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它让渴望知识的人们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成为可能。“边际效应递减”理论告诉我们:决定资源应用的效益不在于其数量的多寡、容量的大小、类型的多样,而在于资源能否实现最大效度的实用性,即能否满足用户的“适需使用、适时使用、适量使用”需求。因此,微课具有更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2]

二、微课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区别

1、教学内容:传统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宽泛,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2、教学目标:传统课堂需要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内容问题相对聚集,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更适合学生的专题学习与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

3、教学方式:微课教学方式类型多样、结构紧凑。非常适合于学生的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预习和复习,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三、微课的旋转矢量法设计

旋转矢量法是简谐振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除了用运动学方程和振动图线表示简谐振动外,研究简谐振动的另一种方法,它直观、形象、简便,可避免一些繁琐的计算,解决简谐振动中较难确定的初相位问题,便于学生对简谐振动运动规律与相位、位移及运动方向等物理量的理解,也让求“简谐振动”的质点运动的时间间隔变得简单,为“简谐振动”的叠加提供了简明的方法。【1】本节微课就是围绕旋转矢量法这个知识点设计的一节微课,用视频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3]

一)复习旧课

教学内容:

提问:1、什么样的振动为简谐振动?

2、简谐振动的三要素(播放课件进行)

3、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

教师活动:◇播放CAI课件

◇采用启发式提问学生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回顾◇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教学意图:◇温故知新,帮助学生克服“入门难”情绪。

二)引入新课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1、除了用简谐振运动学方程(振动方程)和位移时间曲线(振动曲线)来表示以外,还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示呢?2、演示表针的转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自制教具)

教师活动:◇设问◇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出本次的课题

三)讲授新课

教学内容:(一)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应用CAI课件分析)

说明:

(1)旋转矢量是研究谐振动的一种直观、简便方法。

(2)必须注意,旋转矢量本身并不在作谐振动,而是它矢端在x轴上的投影点在x轴上做谐振动。

(二)旋转矢量法的应用

1、分析振动状态

2、求相位

现在:如图所示

3、分析相位差关系

对于两个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相位差表示它们间步调上的差异.(解决振动合成问题)

2)对同一简谐运动,相位差可以给出两运动状态间变化所需的时间.

教师活动:◇应用课件进行模拟仿真演示:◇分析讲解◇提问◇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聆听◇回答◇练习

教学意图:◇应用课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揭示本质,变“静”为“动”,学生边观察,边听教师讲解,许多本来抽象的问题便将化难为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增加学生感性和理性认识,进一步扫清思维障碍,巩固新课并检测教学效果。

四、小结

通过旋转矢量法微课的设计实例,我们看到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具有课例简单,内容简练,目标单一,时间节约等优点。当然,“微课”的长处也是它的短处,因为短而不能窥见全貌,对于一整节课的设计和发生情况往往不能穷尽,这就需要将整节课的教学与微课研究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从而丰富教研的形式和内容。[4]

参考文献

【1】罗刚淮.从“微课微型课题微型讲座”例谈教师的教学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社科版)[J]年.2011(10).

【3】马业万.大学物理教学中初相位的求解—旋转矢量法.安庆师范学院报(自然科学版)[J].2012(02)

【4】曹献龙.微课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广东科技报[N].2013(01)

作者简介:温亚芹(1978-)哈尔滨华德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与凝聚态物理。

注:本文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设置与实现》(项目编号: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