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

德鸿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临床分析,均作出明确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明确的临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诊断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该病在西方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据称高达30%~40%的西方成人每月至少发生一次烧心感,人群患病率达7%~15%[1]。由于GERD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可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故在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尤为重要。现抽选我院收治的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9~62岁,平均年龄(57.5±2.3)岁。

2临床诊断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对于初步诊断具有提示作用,但为明确诊断、了解病因和病变程度,以及对症状不典型者,则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对于GERD而言,迄今尚无可供确诊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而需影像学检查、动力学检查等较为特殊的检测手段。

2.1临床表现

GERD的临床表现包括食管和食管外的一系列症状。长期以来,烧心、反酸和胸痛是GERD典型症状的概念被过分强调,致使其他消化道症状及食管外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

2.1.1典型的消化道症状

烧心、反酸和胸痛是GERD的三大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不适、疼痛、胃内酸性液体或食糜和气体反流入口腔[2]。症状在平卧、弯腰时易发生,而在服用碱性药物或站立位时得以缓解。这是由于反流物迅速通过炎症黏膜的细胞间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裂隙,刺激感觉感受器而产生症状,反流物尚能刺激食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疼痛感。

2.1.2非典型的消化道症状

GERD患者亦可出现恶心、上腹不适和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亦可有吞咽困难,早期为食管痉挛所致,而晚期则系食管纤维性狭窄引起。

2.1.3食管外症状

与GERD相关的咽喉部症状主要有咽喉部异物感、间歇性声音嘶哑、持久咽痛及吞咽困难等咽喉部、声带等处炎症性表现。由于选择的标准不同,文献所报道的发生率为4%~64.7%不等[3]。Cherry和Margulies早在1968年就提出胃酸反流入喉部可引起表现为嗓音异常的酸接触性溃疡。多年来相关的研究亦发现,有咽喉部症状的GERD患者的近端食管酸暴露较无咽喉部症状者为甚,特别是夜间反流,在给予此类患者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后咽喉部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2.2相关特殊检查

2.2.1证实有反流存在的检查

2.2.1.1X射线钡餐检查

食管钡剂双重对比造影是一项方便可行、易耐受的诊断方法,通常可以了解食管黏膜影像和食管的运动情况、有无膈疝、钡剂通过与被清除的情况,以及按压腹部所导致的反流情况[4]。在GERD患者可见食管下段黏膜粗糙,但食管壁柔软,钡剂通过顺利,偶有食管内少许钡液滞留,按压腹部可见钡剂反流至食管内。

2.2.1.2食管腔内测压

目前较好的测压设备是套袖式多通道动力传感器。测定食管各部位的压力及吞咽时压力的变化,可以了解食管各部静态张力和动态收缩、传送功能,以及食管上、下端括约肌的功能,对了解GERD患者食管动力状况是较有用的方法[5,6]。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静息压低下、食管体部无动力或运动不协调及食管上端括约肌(upperesophagealsphincter,UES)功能紊乱都有可能造成反流。

2.2.1.3放射性核素扫描

在患者摄入放射性核素(如99mTc)标记的食物后,以γ照相机对胃和食管区域进行扫描,可以观察食管的运动、食物的分布。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不仅可以了解食管的运动、食物通过的时间,还可以对反流物进行定量。若患者有胃酸吸入到呼吸道,则予以肺部扫描时可以发现肺部有核素污染。但核素扫描只是短时监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如食管pH监测。

2.2.1.4食管腔内24hpH监测

24h食管pH监测是确定GERD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其原理是将对氢离子敏感的pH电极置入食管下端腔内,使离子的变化转化为电流的变化,并将信息储存在便携式微电脑内,最后由计算机进行分析。该检查不仅可了解酸反流的总时间、次数、持续时间,尚可反映反流与体位、进餐和出现症状的关系。在研究反流性咽喉部疾病时,可采用多电极的pH导管,分别研究食管远端和近端、咽喉部的酸化情况,以及反流发作与喉部酸化间的关系[7]。长期以来采用的导管式操作,具有少数患者耐受性较差、传感器定位不准的缺点,最近推出的无导管BravopH系统采用吸附式pH传感器,克服了此缺点,但价格昂贵。

2.2.1.5食管腔内24h胆汁监测

在部分患者,反复24h食管pH监测并无阳性发现,提示可能存在碱反流。近年国内的一项研究发现,在RE患者,62.4%同时存在着酸和胆汁反流,单纯的酸反流仅占30.6%。由此可见,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和胆汁变化对GER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胆红素是胆汁所特有的成分,便携式Bilitec2000胆汁监测仪采用动态分光光度计,在450nm波长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胆红素的吸收值,若吸收值>0.14,则认为有胆汁的存在。

3结果

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临床分析,均作出明确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均取得满意疗效。

4讨论

对于症状轻微、发作不频繁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短期服用制酸剂或抑酸剂常可得以缓解。对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并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则需要给予正规的治疗。治疗方案可采用递增法或递减法。递增法是指从疗效低的药物开始,根据疗效逐步采用高疗效的药物;而递减法则相反。治疗方案的采用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食管炎症的程度来选择。对于较严重的患者,建议一开始即使用PPI,使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症状得到缓解[8]。无论采用哪种方案,都需要足够的疗程,一般至少8周,否则易复发。

本研究通过对3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明确的临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利海.论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J].医药,2016,(11):269.

[2]李俊南,刘纯伦.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20):3427-3429.

[3]李金莲.浅谈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家庭心理医生,2015:129-130.

[4]朱崇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浅析[J].饮食保健,2015,(8):46-47.

[5]杨隽.48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6):326-327.

[6]刘玉霞.浅谈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4,(33):12-13.

[7]马丽群.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进展[J].医学综述,2013,(21):3946-3948.

[8]于芳,张志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技术进展[J].饮食保健,2017,(18):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