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意义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意义评定

周晓媚

周晓媚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浙江宁波315206)

【摘要】目前在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社区糖尿病的管理属于一项较为基本的工作。然而,在管理理念和方法方面,一直没有完整、权威以及契合实际的方法。中医“治未病”理念近年来在社区糖尿病管理方面应用较为广泛,并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该中医原理主要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发三个阶段进行管理,有助于社区糖尿病管理开拓新思路。本文中,主要分析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能。探究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新方法,评定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中医;“治未病”理念;意义评定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309-02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糖尿病管理归属于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块,属于一项非常基本的工作[1]。社区对慢性病管理只要指针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进行一项社区干预管理程序[2]。是一种全科医学服务,具有长期性、连续性以及可及性特点,广受社区居民认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选择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大力发展中医管理优良传统[3]。将服务理念转换,更加突出中医药特色。可在实践中创新社区糖尿病管理新思想,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新思想。具体运作方式综述如下:

1.针对社区健康居民实施未病先防

1.1改善居住环境

可利用社区的健康教育平台,对居民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使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对生命规律的认识增强。营造和睦家庭以及和谐社区,培养理智的、合理的以及良好的物质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全方面呵护生命进程。

1.2提高身体素质

社区居民应讲究养生保真,顺应天地自然规律。因人而异,根据年龄、性别、季节时令、地域生长经历以及空间等不同所形成的体质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情志(五志六欲)调和方案,并制定五音五味的饮食方案。根据工作与休息规律,动态协调时辰调养方案。使得生命进程充满和谐,提高身体机能对不同外界环境干扰的适应度,同时应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增强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能力。

1.3减少发病因素

向社区居民普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形成原因,告知其日常生活饮食和作息规律性对其的意义。均衡饮食可满足身体生命进程中对外源性物质能量的需求,注意不要过度摄取外源性物质能量,应保持摄入与消耗平衡。正所谓无味养五脏,若五味过了,则对五脏具有伤害作用。应培养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避免长时间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减少行为过激情况。正所谓“过劳伤正”,若保持有度、有节、有序的生活习惯,可减少诱发糖尿病发生的因素[4]。

2.对于糖尿病人群实施既病防变

2.1尽早诊断

对于已经存在糖尿病居民,应进行周期性体检,做好日常的诊疗流程,经常采取筛查措施,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充分利用双向转诊机制,尽早确诊,做好早期干预措施。在控糖方面,应实施有效措施,将糖尿病居民的资料进行专案管理。

2.2尽早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应早期进行治疗,以防发生转变。对于患者的血糖水平,应进行长期的有规律的监测。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体征特点,为其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并进行持续有效的控糖措施,坚持对其病情进行监控,将病情恶化的概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

2.3保护未受疾病侵害之地

观察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对其不同时期、不同病状以及不同的病情表象,采用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理论进行指导。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对患者的五藏阴阳气血进行调和,促进患者的人体生命节律。对于患者存在的病态生活行为进行纠正,减少并发症发生。将糖尿病的病残率降低,提高其个体的自然和社会生存能力。

3.对于控糖时间大于3个月者,进行瘥后防发

3.1血糖监测和改善生活习惯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血糖水平测量,并时刻监测,鼓励其进行定期体检。对于可能出现的新生新发疾病,积极预防和治疗。帮助患者扭转病态的生活习惯,充分顺应自然规律以及生命规律。在康复方面,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自然、社会的生存适应能力。指导患者收摄心志、调整其情绪。在工作方面应劳作有序,在作息方面,应起居有节。和五味、配五色,尽可能选择最佳的居住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2注重保健治疗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对其进行穴位肢体按摩推拿保健。按照经络的运行规律,选取相应的穴位,经常敲打,引导经气运行。对肢体远端进行按摩,使其舒畅,并促进皮肤经气的运行。通过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方式进行自我保健。同时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医疗保健,例如药浴、点穴、药膳以及推拿等[6]。

4.结束语

目前,对于社区糖尿病的管理,主要以西医管理理论为指导,进行机械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管理。在我国,该管理理念效果甚微。中医“治未病”理念,可发挥社区健康教育平台的优势,采用中医理念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该理论不需要患者执行程序化的生活方式,主要以改善生活行为习惯和控糖为目的,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伟,倪茂昌,栾晶,等.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5,31(1):91-94.

[2]杨洪珍,乔蕾,任宁娟,等.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社区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J].陕西中医,2016,37(9):1153-1155.

[3]高绍红,曾柳红,欧阳江华.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7-9.

[4]孙利平,路波.从中医“治未病”理念思考糖尿病前期的防治[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27):16-16.

[5]范琳燕.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4):544-546.

[6]戴鸿雁.中医治未病理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症预防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