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李桂欣

李桂欣(吉林省图们市石岘镇中心卫生院吉林图们133100)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也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普遍存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也成了医疗护理的重要课题。下面就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浅淡一下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不足,抗病能力减退,适应力下降,心理出现异常。

1.1焦虑、恐惧。由于老年人对病情和治疗措施不了解,同时担心治疗结果和费用,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影响食欲和睡眠。

1.2多疑,多忧。老年人多为慢性病,疾病发展不稳定,并易集数病于一身,常常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另外,因老年人听力减退,容易误听和曲解别人的话意,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怀疑和忧虑的心理,有的甚至怀疑诊断的正确性,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1.3狐独、自卑。老年人患病后有些生活不能自理,担心亲人远离和好友嫌弃自己,内心会产生孤独自卑感,常因一些小事生气流泪,甚至悲愤而轻生。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上述老年人独有的心理特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如下:

2.1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老年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耐心向他们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少用他们听不懂的医学术语。在治疗过程中,经常询问他们对治疗的感受,耐心细致地、不厌其烦地做好护理,使他们处于有利于治疗的最佳状态,消除不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消除他们的怀疑和忧虑心理。医护人员在与老年患者交流时,要做到吐字清晰,声音稍大,语速缓慢,以免因患者听力较差出现误听和曲解而产生猜忌、推测。要让他们相信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技术,引导他们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帮助他们建立满足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衰老过程。

2.3减轻狐独自卑心理。病人入院后,医护人员首先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院规,让他们心理上有安全感,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鼓励亲友按时探访,多关心、体贴老人,护理人员经常巡视病房,认真细致地做好护理,引导他们做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保证老年病人得到最佳护理。

总之,护理人员掌握了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一定会换来老人稳定的情绪。情绪好坏是通向健康和疾病的桥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对老年人的情绪变化、病体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