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促进高职“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促进高职“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对策

青宇航

中国石油大庆职业学院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基地黑龙江省大庆市163255

摘要: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师资培训力度不够、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改革创新能力不强、工匠精神缺失等问题,高职师资队伍素质的客观状况不能适应国家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要。这也正凸显出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既提高了高职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还提高了双师能力水平,促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尽快实现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高度国际化、智能化、竞争化的发展局面,面对我国发展经济强国制造业大国的目标,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培养师生的精业创新的理念。只有精业才能精业,只有精业才能创新,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师的管理中,注重培养敬业精神,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尤其在我们国家推行大国工匠发展、创新创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学校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的办学理念也要进行转变,逐步进行精业方面的办学理念重建,彻底改革统一化、模式化、灌输式的人才培养方式,而要多采用鼓励式、启发式的、体验式的人才培养方式,高职教师更要注意在教育的全国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组织教学能力大赛—鼓励教师深耕课堂

学校要想把坚持三个发展理念落实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必须鼓励教师们深耕于课堂,而课堂教学好坏的评价除了学生们的学期评定外,各类技能大赛也是评估教师教学能力的很好的一个方式。校外的大赛种类和参赛人数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还应该在学校层面上组织各类校内比赛,以赛促建、以赛促学,这种校本类的比赛大众化亲民化即更接地气可以受众教师更多,尤其应该把职称评定与比赛结果挂钩,让大家真正能看到、能尝到自身提高学习后的奖励。

1.1教学能力大赛

学校最核心的还是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才是关键,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也是这样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内涵应该落实到培养整正的具有双师型能力的教师身上,所以要积极创新校内的教学能力大赛,比如课堂讲课比赛,教案编写大赛、教、实验实训大赛等。

1.2校本课程开发大赛

校本课程具有明显的学校特色,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人文素质课程、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等方面的校本课程或者校内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们开展工匠精神及其他教育理论相结合方面的探索研究兴趣,让大家的在无形中自主学习工匠精神相关方面的理论,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理论学习的提高一定会对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职业理念有很强的启发性。

1.3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

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职教育教学方式带来的影响和改变也会越来越大,这也给“双师型”教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成为了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所以学校层面要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方面的培训,如进行项目化教学大赛、翻转课堂大赛、蓝墨云班课使用大赛、PPT课件制作大赛、微课慕课制作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比赛也提高教师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创新授课的方式方法这也是工匠精神进课堂的最有效的体现。

2狠抓师资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1建立个人继续教育档案

建立个人继续教育和培训档案,是对积分式的培训制度落实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层面,要组建各专业的导师团队,针对各教师实际情况,由导师团为本系部的教师量身定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方面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规划,尤其要在教师下场实践、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合作单位阶段性培训方面加大培训的时间。

然后由学校教学部和人事处联合组织督导小组,每学期进行中期和期末的督导检查,系内的教学和办公室做好教师个人培训档案记录和存档的工作,让每一个教师的培训都有据可依、有证可查,真正做到系统化、科学化的职业规划,这也是学校管理理念中工匠精神的体现根是高职教师们具有工匠精神的自我提升的体现,真正实现从学校的“外逼”转化为教师的“内引”。

2.2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

高职“双师”型教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压力也是相对比较大的,尤其是专业带头人的中青年教师们还要家庭的压力,课堂外的时间很有限。所以对高职教师可采用实行弹性培训制度,灵活的培训方式,把培训改革为积分制,不同级别的培训划分为不同的积分,要求教师在一年中必须修够一定的学分。在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如采用校内和校外培训相结合,校内的专业培训可以由学校教学单位统一安排再校内进行,校外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在方式上还可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线下到企业实际进行项目化的教学培训,线上可以参加各类网课、微课、慕课的学习等。多样的培训既可以节省时间、经费,而且高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相适应的课程。在时间方面,长期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短期如一星期内的阶段性培训,长期的如下场实践这样至少要保证半年的学习时间限制的。

2.3整合校内培训资源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就是很好的培训资源,各专业老师的知识储备及时很大的数据库,应该进行跨系部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各个系部之间进行相关知识或者非相关知识领域的相互培训,虽然相对于校外高级别的培训水平可能有局限性,但是对于受训的教师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效果,被受训的老师也可以通过培训别人提高自己的学术和实践水平。此次调研的某高职院校就在进行校内英语能力培训,培训的老师就是自己学院外语系的老师,学校给予受训老师相应的课时补贴,让这些老师可以长期坚持下来。此外,对于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可以进行校内的刚强培训,入职后组织校内经验交流会、举办专题会或漫谈式的教学座谈会等多种实行的培训。高职院校的这种创新性的培训方式可以达到及时、高效、省时、省资源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芦梦.现代工匠精神及其培养策略研究一以高职院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齐昌洋,张静.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