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对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药学干预对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探析

李燕华

李燕华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18000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下合理用药管理在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的作用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将本院中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本院接治的需要应用抗菌药物的90例患者纳入实验,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5例患者。实验组实施药学干预下合理用药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抗菌药物管理方式。根据两组患者的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和药物费用明显更低,同时其治疗满意度为97.78%,和对照组的73.33%相比显著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采取合理用药管理,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减少患者的药物费用,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合理用药管理;抗菌药物;特殊使用;满意度

抗菌药物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等优势,所以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随着抗菌药物品种的增加,滥用抗菌药物的几率也逐渐变多,患者身体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导致可能出现更多的不良反应[1]。有报告指出[2],目由于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疗效独特,是针对耐多药细菌病症进行治疗的最后防线,在医院重症感染的治疗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故而在临床应用时还应当加强其管理,以保证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性。本次研究将本院中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本院接治的需要应用抗菌药物的90例患者纳入实验,探讨合理用药管理在抗菌药物临床特殊使用中的作用及患者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成果,并分析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中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本院接治的需要应用抗菌药物的90例患者纳入实验,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26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16-75岁,平均年龄(48.4±3.5)岁;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23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18-78岁,平均年龄(49.1±3.8)岁。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其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承诺非主观因素,不会主动退出本次实验,患者的个体状况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规抗菌药物管理就是按照以往的管理和统计方式,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抗菌药物。实验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下合理用药管理,具体方式如下:

(1)以季度为周期,定期将不合理用药报送医务部及分管院长审核确认,整理后全院公示,对其中出现的有问题或疑问的电话、OA办公系统、直接交流的方式做出合理反馈,经过讨论之后对其中的问题达成统一。过程中最终的点评结果由药事部进行行政干预,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相应的处罚。

(2)临床药师在每日的查房过程中要认真核对医嘱,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跟临床医师沟通交流,优化治理方案,保证治疗效果。

(3)处方点评人员与某些重点监控科室主任及医生就其科室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及时的讨论和沟通,达成共识。

(4)将日常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漏洞,例如药品类型、用量处方、用药单位等,详细列出表格并将其及时反馈给对应专业人员,统一修缮改进。

(5)医院要定期举办药师讲座,召集相关医疗人员召开关于处方开具、合理有效用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方面的宣讲会,集中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医师规范用药、提高处方质量,有效提升医院的用药水平。

1.3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作为本次实验的数据处理软件。本次实验期间,t值用于检验文中患者的年龄信息数据、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应用费用计量资料,而卡方则用于文中患者用药满意度以及不合理用药事件发生率数据计数资料,以P<0.05说明实验结果中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和药物费用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目前临床中,抗菌药物的疗效获得肯定,是属于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及高等动植物产生的代谢产物,能够对其他细胞的发育进行有效的干预,阻止病原体的进一步发展[3]。药剂科是医院内部的重要科室,也是给予患者药学服务的主要场所[4]。

但随着使用人群的增加,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所以怎样才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实用性成为医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话题,也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5]。合理用药管理主要是通过加强对抗菌药物的控制,对其等级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严格的审核药物使用情况,定期开展相关药物的培训讲座,提高医师对新型药物的了解,同时定时对开具的处方进行检查,针对不合理的情况及时提出,并对其用药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从而使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中采取合理用药管理,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减少患者的药物费用,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廖香兰.药学干预前后对妇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8,15(08):1331-1334.

[2]黄均初,李世浩,曾钰超.药学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06):838-839+843.

[3]武明芬,贾自力,崔喜凤,李春钰,郭哲.干预前后美罗培南使用情况分析及药学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05):698-700+704.

[4]闭延朝.探讨临床药学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3):164-165.

[5]王颖琳,赵泉,刘飞宇,霍雪臣.临床药师干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业,2017,26(2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