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道路桥梁施工中对于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王雪燕乐朝霞羿士玲

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市315000

摘要:加强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是提升道路桥梁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重要性以及对如何处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弱地基;处理措施

引言:由于在桥梁施工中,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处理的目的是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目前针对软弱地基的不同构成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

1、关于软弱地基的特点

所谓软弱地基,主要是针对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地基较为松软的地质而言的。软弱地质的土质主要包括淤泥等软土、冲填土和杂填土,这些土质对于道路桥梁的稳定性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软土的土质中含水量比较高、密度低、强度小、透水性较差,以软土作为地基,稳定性和排水性能都比较差,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软弱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

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物理或者是化学处理方法,改善软弱地基土体的不良地质特性以及透水特性,降低土体的压缩性,同时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归根结底就是实现软弱地基土体稳定性与承载能力的提升,因此软弱地基施工处理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解决桥梁基础的强度与稳定性问题

由于软弱地基土体的抗剪强度较小,因此无法直接承受桥梁自重以及交通荷载,如果软弱地基土体处理不当,强度不足、稳定性较差会造成地基出现局部或者是整体的剪切破坏,进而出现桥台破坏以及地基失稳等问题发生。

2.2解决各种沉降变形问题

由于软弱地基容易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以及不均匀沉降变形,因此容易造成桥梁结构由于结构受力模式的变化出现开裂等问题,严重影响桥梁结构的通车安全。

2.3在外部交通荷载或者是地震波的作用下,软弱地基土体很容易出现液化、失稳以及震陷等问题,造成桥梁结构的破坏,提高软弱地基土体的稳定性也是施工处理的关键内容。

3、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中软弱地基的处理程序

3.1地质勘测

在进行软弱地基技术处理之前,首先要进行道路抵制的勘测工作,要了解清楚施工地区的地质结构,要了解软弱地基的具体类型,是属于软土组成还是冲填土组成,掌握具体情况之后,再进行处理技术的筛选。

3.2沉降量的计算

要确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就必须计算地基的沉降量,一般土质,都是由砂石土粒、水以及空气组成,由于软弱地基所处地区地下水位比较高,因此,砂石土粒结构不稳定,造成了地质的松软。要准确地计算地基的沉降量是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地质的所处环境的复杂,因而影响地基沉降计算准确性的因素也相对较多,所以采取近似取值的方式,尽量精确沉降数值,从而选取最佳的处理技术。

3.3处理技术的筛选

软弱地基的处理技术分类非常多,有侧重于软土地基解决技术,也有侧重于填充土地基的解决技术,因此,我们在掌握软弱地基组成的情况下,按照实际情况,选定最为经济合理的技术进行问题的解决。

3.4工程施工

确定软弱地质处理技术之后,就可以根据技术要求,准备工程机械设备,开始具体的技术实施。

4、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措施

4.1换填土处理法

换填土处理法,就是当道路桥梁地基无法满足所应有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而且软土层的厚度不大情况下,对软土层进行采挖,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分层填充稳定性较好的材质,如砂石、灰土、炉渣、粉煤灰等,并进行强夯打压,加大地基的密度,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沉降量,加快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使原来的软土地基在改造后符合建筑施工的设计要求,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换填土处理方法依据的原理是土层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土质不均匀、排水较差的软土地基。

4.2管桩加固法

(1)碎石桩加固法

碎石桩加固方法主要通过震动、冲击等多种手段在软地基中进行打孔,将稳定性和固结性较好的碎砂、砂石在地基挤压、填充,形成直径较大的密实度较好的桩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砂石桩。砂石桩与原有软土共同构成密室地基,作为持力层,因此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较少地基的变形。这种方式适用于密实度较低的杂填土、素填土、粘土等地基,这种地基加固方式和处理方法的成本造价较高,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更新突破,砂石桩法开始在更广范围内得以应用。

(2)夯实水泥土桩法

夯实水泥桩法与碎石桩加固方法类似,将水泥、粉煤灰等材料填充到软弱地基中,形成水泥土桩,进行地基的加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这种方式施工简便易行、施工周期短、造价较低,在许多地区得以充分利用。

4.3密实加固处理方法

(1)动力固结处理方法

该方法又被称之为强夯法。动力固结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处理杂填土、碎石土以及粘性土、素填土等。该方法的主要做法是:适用8~30t的重锤,在8~20m的落差下进行锤击,反复进行锤击,利用锤击所产生的巨大冲击能量,使土中的颗粒结构变得紧密严实,最大程度上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但对于饱和的粘性土,则需要采用动力固结置换方式,通过外部夯打力,把具有高强度的材料打入地基内,从而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

(2)排水挤密加固

这种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含水量比较高的软弱地基,采用特殊的方式把土中的水分排除掉,比如在软弱土层中插入排水管道,使软弱土层的排水管道经过排水管道流出软弱土层,进而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排水挤密加固处理方法的施工很方便,且施工成本比较低,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深层密实加固处理方法

深层密实加固处理方法是通过运用挤压、夯实以及振动、爆破等方式来处理软弱地基,对其进行加密固结。该方法与浅层加固方法相类似,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与机械设备的不同,且深层加密加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更广一些。

(4)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方法

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方法是指运用高压的力度把强度和固结性比较好的材料,比如水泥等,灌注到软弱图层中,从而提高软弱地基的整体强度。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粉土、粘土和淤泥等含水量比较大的软弱地基。

4.4孔内深层强夯法

孔内深层强夯法就是指利用施工机械在地基上打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重锤。通过分层填料、分层强夯或者是边填料边强夯,以保证地基土的密实性。孔内的填料可以采用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煤灰以及卵石等材料。孔内深层强夯法与其他地基处理措施的最大不同在于,孔内深层强夯法是通过孔道来处理深处的地基,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由深到浅层的方式。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基的土质情况,来选用不同的处理工艺,以保证桩体能够获得托盘状、扩大头以及串珠状等理想形状,这样有利于增强桩体之间的摩阻力,使桩体间的土紧密度和咬合度得到提高,进而达到提升桥梁地基承载力的目的。孔内强夯处理法主要适用于土质粘性较高,膨胀比较严重,且湿陷性较大的桥梁地基土层中。这种地基处理技术可以说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在桥梁软弱地基处理中应用这种技术,可以大幅降低施工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有效节省工程的成本。

5.结束语

总之,软土地基危害较大,一旦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都会造成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甚至整个路基出现破损现象。因此,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时一定要加强对于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和发展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技术和方法,促进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争耀.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J].交通世界,2013(01).

[2]杨海青.论道路施工桥梁中预应力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0(25).

[3]韩玉馨.分析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如何处理软弱地基[J].门窗,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