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2010年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濮阳县2010年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分析

陈彦彩

陈彦彩(河南省濮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濮阳457100)

【摘要】目的掌握濮阳县2010年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方法随机抽取徐镇镇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前和免疫后一个月后的儿童50名进行免疫成功率监测,并在该镇分4个街道分年龄组随机抽取163名健康人群进行麻疹免疫水平监测;结果50名儿童麻疹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为100%,18岁以上人群的阳性率为98.63%,13-15岁人群的阳性率为92.59%,5-6岁人群的阳性率为81.25%,2-3岁人群的阳性率为89.66%,平均免疫成功率为92.68%;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免疫水平虽然有所差距,但是濮阳县的麻疹免疫屏障已经基本形成。

【关键词】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免疫水平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372-02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其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Koplik’sspots斑)[1]。单纯麻疹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麻疹的传染性非常强,潜伏期一般为6-18天,人群普遍易感。而麻疹疫苗的接种是预防和消灭这一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对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以及人群的免疫水平进行检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濮阳县201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免疫综合监测县其一,其中开展了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前和免疫后一个月的儿童50名进行免疫成功率监测,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163例的免疫水平监测。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前和免疫后一个月儿童50名进行免疫成功率监测。徐镇镇分4个街道,每街道抽取40名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免疫水平监测,共163例样本,其中2-3岁年龄组29例,5-6岁年龄组32例,13-15年龄组27例,18岁以上年龄组72例。

1.2标本采集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血2—3ml,分离血清,于—20℃冰箱保存,带冰送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

1.3抗体检测方法与判断标准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以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书面报告为准。麻疹IgG抗体滴度≥1:200,判断为阳性;<1:200,判断为阴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免疫成功率

根据对濮阳县2010年随机抽取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前和免疫后一个月的儿童50名进行免疫成功率的检测,得到统计数据如下所示:

表2-1濮阳县2010年50例麻疹免疫前后抗体水平对照

组别人数(n)抗体水平(n)

阴性阳性

免疫前503316

免疫后50050

P值——P<0.05

由上表可知,免疫前50例儿童中有33例抗体水平呈阴性,免疫之后一个月再检测,发现无一例抗体水平阴性情况,免疫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成功率为100%。

2.2人群免疫水平

在163例健康人群的样本之中,2-3岁年龄组29例,5-6岁年龄组32例,13-15年龄组27例,18岁以上年龄组72例。通过对其免疫水平的统计分析,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年龄组检测人数(n)阳性(n)阴性(n)免疫成功率

2-3岁年龄组2926389.66%

5-6岁年龄组3226681.25%

13-15年龄组2725292.59%

18岁以上年龄组7271198.61%

P值P<0.05

由上表可知,18岁以上人群的阳性率为98.61%,13-15岁人群的阳性率为92.59%,5-6岁人群的阳性率为81.25%,2-3岁人群的阳性率为89.66%,不同年龄组的免疫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样本数据的平均免疫成功率为92.68%。

3讨论

麻疹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重症患者死亡率高,传染迅速,人群普遍易感。因此,WHO也将其与天花、脊灰并列列为全球主要需要消灭的三种传染病[2]。从当前来看,消灭麻疹的主要手段就是进行疫苗的接种。而判断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免疫成功率,通过对濮阳县随机抽选的50名儿童接种前后的麻疹疫苗抗体水平的检测来看,免疫成功率达到了100%。这提示濮阳县的麻疹疫苗接种质量相对较高。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发病年龄出现偏小(8月龄以下)和偏大(20岁以上)。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3-4]。

根据罗小铭等学者的研究,麻疹抗体只要能够在现行感染的最低保护滴度以上,则具有较低抗体滴度的人群就能够通过隐形感染来有效提高自身的免疫水平,从而减少麻疹流行的机会。通过对濮阳县2010年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的免疫水平检测发现18岁以上人群的阳性率为98.61%,13-15岁人群的阳性率为92.59%,5-6岁人群的阳性率为81.25%,2-3岁人群的阳性率为89.66%,平均免疫成功率为92.68%。这提示濮阳县的人均平均免疫率较高,已经基本建立起了麻疹免疫屏障。但是,2-3岁人群以及5-6岁人群的免疫水平相对较低,段良松等在研究中也报道了类似的现象,并认为儿童自身免疫能力较低,这也与濮阳县近3年来幼儿发病数量相对较高相印证,同时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对我县的麻疹免疫工作提出了挑战,在将来的工作中,有必要开展麻疹疫苗的后续强化或者查漏补种,提高2-3岁人群以及5-6岁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建立更加牢固的免疫屏障。

参考文献

[1]罗小铭,高赛珍,周海,赵婉莹,吕海英,林桂明,叶少英,徐福芹.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及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4,(02).

[2]段良松,胡忠兰,曾晓军,庞长胜,周红梅,赵慧.郴州市2003年麻疹疫苗免疫效果监测报告[J].华南预防医学,2005,(01).

[3]陈孝涛.临沂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4]尹志英,占炳东,钟建跃,来时明.1985-2010年浙江省衢州市麻疹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探讨[J].疾病监测,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