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育智慧激活初中地理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巧用教育智慧激活初中地理课堂

陆玮婷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初中地理一般都不会受到学生的重视。大部分学生都会把地理课当作发呆课,养神课,以至于整个地理课堂都死气沉沉。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应该想办法扭转这种局面,让地理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新课标师生互动活学地理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这门功课的学习中来。高中地理教学发展到今天,不再是高考必考科目,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地理课“活”起来呢?

一、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教学内容要“活”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涉及到地理。为了能让学生动起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生活中验证,或者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总结出地理知识。比如讲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时,就可以提问“冬季,同学们最想去我国什么地方旅游?”大部分同学自然会想到海南,因为那里暖和,而此时哈尔滨却是冰天雪地。这两个跟生活贴近的例子就有助于学生记住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这个特点。

再比如讲到黄土高原时,在上课前先播放《黄土高坡》这首歌,且这首歌可以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歌词中提到“大风从坡上刮过”,可以总结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歌词“还有身边这条黄河”告诉我们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这样用一首歌就能记住该课大部分重点。学生便会渐渐发现地理的趣味性。

二、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教师要先“活”起来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今天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在课堂上,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及时引导为辅,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平等教学。教师要当好“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插问“不明白”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如此既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只有在这种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教学才能争辩质疑,标新立异,才能思维活跃,大胆探索。唯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训练,才能养成不唯书、不唯师,独立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习惯。比如在讲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当同学们都了解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资源很丰富后,我又突然在多媒体屏幕上打出表现该地区很贫穷的图片。然后提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自然资源上是富裕的,为什么人们还是那么穷?”,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很感兴趣,于是开始思考并踊跃的说出自己的答案。而笔者则耐心的倾听他们的答案,当同学们提到它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时,笔者再提问“同学们,知道了它贫穷的原因,我们来替他想想办法,拯救一下它吧”。于是同学们激烈的讨论起来,期间笔者会适度引导,比如将日本这个严重缺乏资源却很富裕的国家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比较。学生通过比较这两个地区找到拯救的办法,对本课的学习印象也更深刻。这样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会比老师告诉答案更开心,课堂自然活跃,学习主动性无形中增强了。

三、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教学方法要“活”起来

要让课堂“活”起来,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的纽带。吕淑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师上课,就是进行学习指导,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虽然教师的学习指导是一种外在动机,但是这种外在动机可以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通常表现出来的是,有什么样的教,就有什么样的学。比如,教师讲解时注重从不同角度去提问,那学生学习时就比较注意从不同方面去思考;教师教学时比较注重小结,学生在学习时就能注意听内容的条理化和系统化。这表明,只有教得活,才能学得活。教学上有一句老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千千万,教师们要变无法为有法,变定法为新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就被启动了。“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过程所应该具备的特点。为体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交流、合作、思考、探究”教学理念,平时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自学、讨论、指导法”,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老师指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四、让地理课堂活起来,课堂气氛法要“活”起来

要让课堂“活”起来,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一步棋。教师一走进课堂,首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而亲切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亲其师”;随着课堂交往的深入,教师就要善于将初始营造的那种和谐而亲切的课堂气氛激活成既和谐亲切,又催人奋进,让学生“信其道”。为此,教师就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新的课程标准注重过程、注重学习态度和能力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会出现新的局面。我在平时注意收集一些趣味知识和形象事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创设出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大多学生或许因为在认知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或许是因为长大了的原因,不敢在同学面前轻易回答老师的提问,害怕答错了丢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

让地理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尝试的乐土,多为他们创设情境化课堂和动态化课堂,利于他们在自自由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增强理解记忆。建构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应在优化教学资源和综合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基础上多给学生主动表达和大胆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丰富课程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3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宫柳.如何让新课标下的地理课堂活起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