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部崛起战略”中河南人形象的崛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论“中部崛起战略”中河南人形象的崛起

刘璐

刘璐河南师范大学

摘要:河南素有“小中国”之称。改革开放后,中部地区出现庞大的人口输出,出现了很多问题进而引发一系列闹剧。甚有学者为此开展专门的研究课题。本文试图从媒体宣传角度对河南人形象重构建言献策,采用多种方法全面诠释。

关键字:新媒体营销妒忌论形象重构

项目名称:中部崛起——河南人形象的重新建构

项目编码:201410476072

新媒体作为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传播路径,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截止2015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91.8%。具体来看,2015年新增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从新媒体的角度来看,随着微博、微信、QQ三大网络平台的火热运用,手机媒体、网络媒体已成为信息传递最为便捷方式之一,线上影响力日益增大。

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比例为29.9%,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2016年全国网民预计会再上个层次,其网络传播速度之快、之广令人赞叹。且受众大多为年轻人,是社会未来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洗涤来的更立竿见影。也可以说是一种“营销手段”,其特征就是博人眼球、文化教育。草根文化已经满足不了当代河南人形象的建构与重塑,“草根”这个词本来就带有一定的心理倾向化。要想崛起,合理有效利用新媒体,如明星效应,不失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方式。

岳云鹏一直称自己是河南农村走出来的,他是是大明星,他也称自己是河南农村走出来的娃,他一刻也没有嫌弃过这个出身。新晋鲜肉偶像:王一博、刘昊然、马可等,加起来粉丝量几千万,其影响力也可见一斑。亚运会“中国飞鱼”宁泽涛是河南郑州人,你能说他们是草根明星?你能说河南人形象差吗?

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大量加入河南元素,如:《鬼吹灯》(王班长),《失恋33天》(嫁入豪门的拜金女)当然,在这些角色中有善良的、憨厚老实的、有拜金浮华的,在观众心中都会有一杆称,虽有些作品有调侃之意,但也不乏正面形象出现。

在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的今天,鲜肉横行,还在想着仅仅用历史名人、传统文化来灌心灵鸡汤的时候,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啦。必须主动出击,用营销手段带领群体形象树立可以作一种创新可行的方法。另外还要和传统媒体相结合,对河南悠久的传统文化,浓厚人文精神进行专题宣传。强化主流媒体对河南人形象的报道,利用作家、报纸、电视等,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只有先博得观众的眼球,人们才会关注这件事,继而我们用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每一个中华儿女,从而使我们达到对外形象塑造的目的。

有学者采用地域污名或地域歧视方面论证河南人形象问题,从中观察不难发现,古代一直处于强势的“中原”(暂指河南)到了近代却一蹶不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妒忌论”也不失为一种合理化解释。

宋朝之前,河南作为中部政治经济中心,农业发达,其陆路水路汇交于此,中原辐射四方,谁人不知洛阳城、开封(汴梁)的繁荣,清明上河图也正是描摹的汴梁的繁华富丽的景象。但是明清以来,以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发展了,中原地区渐渐失去以前的富丽。沿海地区发展现代工业,进入工业革命,逐步有了自己的经济基础。到了现代,与内陆地区形成巨大的经济差,“妒忌论”应运而生,在没有过多文化底蕴熏陶下产生的财富,终究是没有底气的,这也使一些学者认为他们对于外来人(河南人)的排斥是源于“嫉妒”。

从社会心理学分析,地域歧视是从众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的结果,是极度优越感膨胀的产物,那么物极必反,“妒忌论”与现阶段的地域歧视在某些方面是共通的,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有“河南人形象臭”这一现象。河南人在外务工,素质良莠不齐,以偏概全也是常有之事,关键在于媒体的正确引导,这也正是本文探索精神。

关于形象重构的问题,除了采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双管齐下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谋求通过媒介,传达给每一个河南人“明天请让河南以你为荣”的信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河南媒体在面对危机时要保持清醒积极地应对态度,做出恰当合适的解决方案,降低社会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多方位、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的的先进形象。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辩证法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从而为中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也为河南在中部地区、在全国崛起造势鼓劲。此外,政府部门积极配合线上宣传,邀请本土偶像明星做形象大使,对外言传身教。设置专门对外输送人口的部门培训,免费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鼓励线下继续举办能够彰显河南人品质的活动,例如戏曲文化,河南文明史等能让河南走出去的特色,从而让河南恢复她本来善良、勤劳、智慧的对外形象。

参考:

【1】《1920_1937年河南灾荒性人口迁移问题研究》_陈鹏飞2008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