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痔疮的辨证论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产后痔疮的辨证论治

王德康

郑州市第16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登封452470

摘要:作者在继承先父王仁寿治疗痔疮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主办《土单验方报》,广泛收集产后痔疮的中药疗法,通过洗、熏、锭、涂、散的外用治法结合补益气血、清利湿热、宁络止血的辨证施治,加上民间的土单验方,使产后痔迅速消散。

关键词:产后痔疮/中医药疗法

内痔是直肠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小肉突起)。位于直肠末端,齿线以上。其特点为:无痛性便血,晚期可有痔核脱出。截石位3、7、11点处发生称母痔区。外痔是有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而成。位于肛管齿线以下,表面覆盖皮肤。特点是肛门缘赘生皮瓣,逐渐增大,形状大小不一,痔核表面光滑,一般不痛、不出血,自觉肛门有异物感,可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型外痔、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等。

产妇分娩时由于大便干结加上用力过度,往往引起痔疮。而产褥期手术有很多不便,在山区农村药源丰富、取材容易的前提下,采用土方外治与内服疗法相结合,往往花钱少,效果好,现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外用方

(一)洗剂

1.痔肿消

方剂组成:芒硝200克,川大黄30克,金银花30克,五倍子15克,荆芥、防风各10克,煎汤坐浴,每次2小时。

方剂分析:芒硝主含结晶硫酸钠,常夹杂微量氯化钠。能形成高渗盐溶液,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将痔核内的水分析出,而起消肿的作用;五倍子漆树属植物盐肤木的叶或叶柄因受五倍子蚜虫的刺伤而生成的囊状虫瘿,五倍子含没食子酸,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大黄解毒、化瘀;荆芥、防风促进血液循环,故痔疮肿消结散,此方对各种疮疡也有明显疗效。

2.白菜圪瘩7个,芒硝250克,水煎洗,每日2次,每次1小时。

3.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栀子、风仙草、槐实、艾叶、茜草各10克,水煎洗,每日2次,每剂用5日。

4.隔年陈红薯2斤,兑水4斤,煮沸10分钟,连秧带水倒入罐内,任其熏蒸,一直到水不再冒气为止,连用3~5日。

5.小生地黄全草1把,煎汤洗患处。

6.食盐5克,开水4斤,化温洗患处。

7.五倍子4个,皮硝1撮,水2碗,煎浓,先熏后洗。

8.大便后用开水洗净肛门,可不药而愈。

9.无花果500克煎汤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二)熏剂

1.五倍子为面,与艾绒合卷在一起,做成圆柱状,点燃熏洗患处,连用1~3日。

2.升麻30克,水煎30分钟后,熏洗患处,每日1次,连用15日。

3.地骨皮30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

4.选用大个蚊蛤1个,与核桃叶煎熬,先熏后洗。

5.白芷、黄柏、夏枯草、紫花地丁各15克,明矾、甘草各6克,水煎滚灌入小壶内,先熏,待半冷后倾入盆内洗,痔上熏后可流毒汁。

6.石上青花苔(炒黄)9克,瓦松6克,明矾、食盐各3克,熬水熏洗以干为之。

7.鲜紫苏300克,加清水2~3公斤,用旺火煮25分钟,熏洗患处。

8.白鸽粪1升,放在罐内以滚水冲入罐中乘热患者坐于罐口上熏其管。

(三)锭剂

1.枯矾50克,明雄、朱砂、广丹各10克,制乳没各50克,轻粉10克,共为细末与黄蜡100克熔化成膏,制成锭状,睡前塞入肛门。

(四)涂剂

1.外涂清凉油,每日1次。

2.用盐水洗肛门半小时,睡后在肛门内挤醋酸氟轻松软膏1/4支,然后用卫生纸贴于肛门,食指中指轻按5分钟,每次按压200~300次,每3日治疗1次,15日愈。

3.七叶一枝花、明矾等份为细末,唾液调搽患处。

4.木鳖子适量,加少许陈米醋,徐徐研磨,取汁外涂。

5.熊胆、冰片等份涂之。

6.大田螺8~9个,将针挑开,靥入冰片少许,埋土内一宿,去螺水,以鸡毛搭痔疮上,6~7次即消愈。

7.蚰蜒1条,冰片0.015克,胆矾0.006克,共化为水,点之。

8.枯矾20克,白丁香、紫丁香各10克,研为极细末,芦荟汁调成糊状涂于患处,胶带固定。

(五)敷剂

1.瓦松、明矾适量,捣烂外敷,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苦叶苗(俗称堰堰苗)l撮,明矾6克,共捣如泥,敷于患处,每日1次。

3.羊脂油3克,泥片1.5克,和匀敷之。

4.净桶内陈垢刮半盅,瓦上焙干,研细末3克,入冰片0.6克,研匀摊粗纸上,按于痔上。

5.局部小浴后,将金霉素眼膏涂在肛门内外,每日2次。

(六)散剂

1.枯痔散:煅红砒3克,枯矾6克,乌梅6克,朱砂(水飞研极细)1克,以上共为细末,外撒。

2.缩痔:用大鳖头1个,火煅为末,搽痔上即缩进。

3.蚰蜒(用盐泥裹煨)1条,硼砂、朱砂、雄黄、冰片各等份,共为细末,便后以细纸盛药少许搽之。

二、内服方

辨证施治

1.气血虚弱型:产后大便时或大便后滴血,痔核脱出,气短懒言,食少乏力,舌色淡,苔薄白,脉细数。

加味生化汤:党参30克,当归20克,三七粉5克(冲服),炒桃仁15克,益母草30克,炒枳壳30克,升麻1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下血鲜红加生地黄、地榆;下血紫红加熟地黄、牡丹皮;痒加防风、乌梅;脱肛加桔梗、山茱萸;腹痛加木香、乌药。

2.下焦湿热型:产后痔核脱出肛管外,色紫赤、潮湿,自觉肛门坠胀疼痛,似有里急后重之感,大便不爽,伴有出血、舌淡黄、舌苔厚腻,脉滑数。

加味赤小豆当归汤:赤小豆(生芽)60克,当归30克,黄芪50克,升麻10克,茯苓2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便秘加槟榔、大海;痒加乌梅、苦参;疼加乳香、元胡;脓加黄芩、黄连;坠加枳壳、升麻、黄芪。脱肛加使君子、金樱子、老枣树皮。

肛裂:丁香研极细,与蛋黄油调搽外涂患处。

三、单验方

1.茜草(俗称涩拉秧)3~5根,水煎当茶饮,每次1碗,连服15日。

2.当归18克,柴胡15克,黄芩9克,升麻6克,甘草12克,大黄依大便而定,水煎服,每日1剂。

3.枯矾50克,明雄、朱砂、广丹、轻粉各1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0克,黄蜡100克,前7味为末,放入锅内与已经化热的黄蜡搅拌,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每日2次,开水冲服。

4.新鲜猪胆1个,取其胆汁,并将其倒入碗中,1次服用,1~2个愈。

5.鳖甲150克(醋涂炙黄,去裙褴),槟榔100克,捣细过筛为散,每天于食前与粥调服,每次10克。

6.僵蚕、蝎子各1条,共为细末,鸡蛋1个,煮汤冲服,连服15日。

7.鸦胆子仁7粒,装于空心胶囊内,每日1次,连服15日。

8.干黑木耳90克,洗净,饭前1小时吃1捏儿,嚼后咽下,每日3次,连服10日。

9.椿根皮、绿豆芽各适量,捣烂取汁,和红糖少许冲服,每日1次,连服5日。

10.椿白皮15克,木耳10克,水煎服,每日1次,连服5日。

11.大黄10克,烧炭研为细末,开水冲服,每日1次,连用3日。

12.鸦胆子仁7个,鸡蛋2个,煮沸后3分钟,将鸡蛋敲有缝隙,再煮10分钟后吃鸡蛋。

13.椿根皮1把,萝卜青头2寸,共捣如泥,滤汁,加蜂蜜适量,每日2次,连服3日。

14.当归15克,牛膝6克,黑地榆21克,赤芍6克,车前子12克,大黄30克,甘草30克,金银花50克,水煎服。

15.旱莲草阴干为末,调炒米粉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次15克,以人参1.5克煎汤下。

16.炒槐角120克,地龙(去泥醋炒)、炒贯众、白丁香(酒炒)各60克,煅珍珠3.6克,煅象牙屑、良姜各30克,蝉蜕24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次9克,白开水冲下,连服10~13日,忌房事、饮酒、恼怒1月。

17.没药、血竭各15克,蜂房、蝉蜕烧灰存性,木香、麝香各3克,为末,熔化于黄蜡30克中,制丸如黄豆大,早晚各服1丸,烧酒送下。

18.川黄柏500克,先用童便浸1日,炒干,再用槐花子熬水,浸1日,炒干为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白开水下,每次30丸。

19.川椒9克,研细末,空腹白开水送下。

20.酒当归、酒赤芍、黄芩、栀子各4.5克,酒川芎、生地黄、荆芥、甘草各3克,防风、槐花、地榆、酒大黄各9克,水煎服。

21.苍术、大黄、槟榔各9克,木香4.5克,水煎服。

22.鸦胆子9克,元肉(包)15克,用后再吃归脾丸。

23.车前子20克,水煎服。

24.黑地榆、椿白皮各30克,煨葛根、白糖各15克,水煎服,忌服辛辣食物。

25.七炭散:黑牡丹皮、黑槐花、黑樗皮、黑地榆各15克,黑山楂、黑荆芥、黑栀子各9克,酒白芍12克,金银花15克,生甘草6克,茅根、竹叶引。

26.白椿皮、绿豆芽、白箩卜、红糖各120克,榨汁,每早用开水冲服。

27.猪苦胆1个,黑豆25克,洗净泡于胆汁中,隔水蒸熟,每日早晚各服15粒黑豆,白开水冲下。

28.猪苦胆2~4个,荞麦面200克,合一处做如绿豆大的小丸,蒸20分钟凉干,装瓶备用,每日早晚各服10粒。

29.五倍子、胡黄连、青盐各9克,为细末,泡茶喝。

30.当归、地榆炭、槐花、椿白皮各60克,红糖少许,水煎服,每日1剂。

31.椿白皮30克,绿豆芽、红白糖各120克,将上二味水煎浓汁去渣,成膏状,早晚各服30克。

32.槐花、黑地榆、白头翁各15克,水煎服。

33.先将适量红萝卜放入锅内煮熟,然后再加入适量红糖,水煎数分钟后,吃萝卜喝汤。

34.气虚便血:用补中益气汤倍用党参、炙槐花、炒地榆各9克,水煎服。

35.槐花60克,生熟各半,柿饼(去蒂)7个,乌梅14个,共捣为丸,如桐子大,每次空腹服10粒,开水送下。

36.侧柏叶(蜜浸一宿,晒干)、柿饼(炭火煅过)各500克,共为末,每次15克,空腹陈酒送下。

37.取荸荠捣汁半盅,倒好酒半盅入内,空腹温服,一般3日即愈。

参考文献:

[1]王德康,《杏林草根谈》,河南,河南科技出版社2015.6ISBN978-7-5349-6

[2]王德康,《长寿宝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6ISBN7-204-07097-6/I.1247),

[3]王德康,《土单验方报》1999.4